王安石和司马光《答司马谏议书》资料补充【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2023-02-28 13:0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和司马光《答司马谏议书》资料补充【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欢迎阅读!
司马光,王安石,下册,必修,单元

王安石和司马光

《答司马谏议书》资料补充



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势同水火的政敌,其实私交甚笃。

司马光比王安石大两岁,两人年纪相仿,才华相当,又一起在群牧司当判官,两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结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多年以后,司马光在谈到和王安石这十多年的交往时,认为自己和王安石是益友,他说:“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光不材,不足以辱介甫为友;然自接侍以来,十有余年,屡尝同僚,亦不可谓之无一日之雅也。

王安石说:“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两人在道德品行上最相契,用正统的士大夫道德标准来衡量,两人无疑是佼佼者。邵伯温、朱熹都称赞“二公不好声色,不好官职,不殖货利” 在司马光眼里,王安石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学高而才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

而王安石看司马光,“司马十二,真君子也”

熙宁二年,王安石大刀阔斧主持变法,而司马光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反对变法,这对好友成了势同水火的政敌。

虽然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关系因政见不同而破裂,但两人依旧互相保持着对对方人格的敬重。

反对派吕诲去世后,司马光为他写了墓志铭,提到新法害苦了百姓。有人弄到墓志铭的镌本献给王安石,想中伤司马光。不料,王安石看后并不生气,还将镌本挂在墙上,逢人就说:“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

君子和而不同。王安石和司马光都襟怀磊落,他们之间的争执分歧,是以维护国家为出发点,毫不涉及个人的利害冲突,这正如司马光所说“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

元祐元年,王安石病逝。司马光闻讯后,十分悲戚,唯恐王安石死后会受到小人的凌辱,立即写信给右相吕公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今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

1 / 2




以振起浮薄之风。

在司马光的建议下,朝廷追赠王安石为太傅。

中国自古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王安石能寿终正寝,死后哀荣,也算个异数。 苏轼和司马光交情深厚

苏轼和司马光交情深厚。司马光比苏轼大18岁,中进士也比苏轼早19年,司马光是苏轼的士林前辈。苏轼对这位士林前辈是十分敬仰的,“公以文章名于世,而以忠义自结人主”,“名高当世,行满天下”。

嘉佑六年,苏轼兄弟俩参加制科考试,司马光是考官之一。司马光很欣赏苏轼兄弟俩,当苏辙的文章引起争议时,宰相韩琦等认为黜落苏辙,司马光认为苏辙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可不收。

为此,司马光向宋仁宗上《论制策等第状》,劝仁宗不要单看苏辙文章的一点小毛病,而忽略了谏诤的“切直”的精神。

文中司马光还对应试的苏轼、苏辙、王介的对策总体评价,认为“所陈国家大体,社稷至计,其间甚有可采择者”

司马光的建言,对促使宋仁宗谅解并录用苏辙,起了决定作用。

司马光对苏氏兄弟特别是对苏辙的评价和保护,使苏氏兄弟直接进入仁宗视野,为以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治平三年,苏洵病逝。司马光亲赴吊唁,并为苏轼母亲撰写了墓志铭。苏轼和司马光开始正式交往。

自此直到司马光病逝,苏轼和司马光的友谊持续了20年。

两人志同道合,在逆境中,两人诗书唱和,相互慰藉。期间,司马光也曾向宋神宗推荐过苏轼,也曾因苏轼的“乌台诗案”受到牵连。

如果说苏轼的前半生,司马光的影响还不大的话,那苏轼后半生的荣辱进退,和司马光有着莫大关系。受司马光的扶持,苏轼在元祐时期享受了仕途的无限风光;受司马光的牵扯,苏轼在绍圣以后经历了人生的无尽坎坷。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9ddb0d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