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苏东坡的庐山VS李白的庐山

2022-12-17 07:1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苏东坡的庐山VS李白的庐山》,欢迎阅读!
庐山,西林,苏东坡,望庐山瀑布,李白





庐山美景

李白和苏轼,两个时代的伟人,两颗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明珠,也是中国文学的两座高峰。超越已是妄言,仰慕同趣。其馨若兰。佳人不存。能不永叹。后人只能顶礼膜拜,臣服于二位巨匠脚下,永远用仰望的目光,捧读二人的歌诗词句,华丽文章。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25岁的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登山远望香炉峰,紫气升腾,飞川疾坠,诗人用他浪漫的想像,似有一双巨大手把天上的银河挂在山涧石崖。银河之水从天上流到地下,激起了簇簇斑斓。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一笔挥洒,字字铿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使得普普通通的一川河水,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




庐山瀑布

斗转星移三百多年,47岁的苏东坡由黄州被贬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心中怅然的苏东坡,他逸兴壮思而谨慎着墨,写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沉思和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人论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奇思如鲲鹏,泼毫洒墨,后人不能企及。也许是李唐王朝特有的恢弘气势给了他这种胸襟情怀,让他的思想不受拘谨,能上天同风起,能云间结海楼,可迎塞外万里长风,可闻玉笛声飞。这个时代,给予那些石狮子也以张扬咆哮,似乎要挣脱这坚硬躯壳的禁锢,解脱出来,在这自由的过度走上一遭。但到了宋代,诗人词人他们脚步丈量的最远方,也不及大唐的三分之一。禅宗和理学的兴盛,儒学在宋代经过二程、朱熹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理学。禅宗盛极一时,新道派也相继产生,几种思想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使得宋诗不像唐诗单纯满足于对客观事物表象描摹,转而更加关注事物背后蕴藏的哲理。脚步走不远,眼界也受阻,但内心多了成熟和沉稳,宋人对外多了更多的想像。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说过: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羚,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义无穷。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严羽指出了宋诗尚理而少了真性情之美。但宋诗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光辉,相反,充满哲思与理趣的宋诗自有其高妙之处。那就是以平淡为笔,饱蘸沉思之墨,于平淡中悟出哲思来,挥毫泼墨工工整整誊写在宋朝青山秀水间。



侧成峰

陈衍说: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题西林壁》一诗,表面上是写庐山,实际上是从哲理角度提出一个认识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ae4b5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