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霍金》教学设计

2022-04-08 19: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邂逅霍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霍金,教学设计,邂逅

教学设计

《邂逅霍金》导入设计

一、 指导思想:

《邂逅霍金》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第一单元。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剑桥邂逅霍金的经过,以及对霍金和造就了霍金的剑桥的一些感悟。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常常受到一些媒体和以往经验的约束,看到主人公是一位残疾人,就立刻把主题归纳为身残志坚,但这恰恰并不是作者最想告诉读者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怎样把握文章的主题; 2 理解剑桥人的人文关怀;

3 结合国情让学生拓展到现实中对名人和普通人怎样做到人文关怀。 二、 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本文并没有仔细介绍霍金的情况及他在当代物理学中所处的地位,

不利于学生理解作者邂逅霍金时的心境,更无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 因霍金是残疾人,学生容易简单地把课文理解为励志文。 3 理解霍金的“不幸”与“幸运”。 三、 导入说明

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所设计的问题,我在导入阶段采用的是多媒体投影并结合少量动画的教学手段,及背景知识介绍与设疑相结合的导入方法。

1 背景知识

用几个小问题引出《时间简史》这本书,并介绍霍金和他的成就。用一篇报道介绍霍金2006年访问中国时的遭遇。 2 设疑

在介绍完背景后,留下一个问题“如果你在街上看到霍金,你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不要求学生当场回答,而是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四、 导入过程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科幻电影叫《时空线索》讲一个侦探返回过去抓住恐怖分子从而改变历史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电影、小说和漫画都有类似的内容。

【师:】(显示投影片3)那我们真的能穿越时间改变历史吗? 【生:】(停顿片刻等待学生回应)

【师:其实,上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投影片3动画:出现《时间简史》)


【师:】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们今天课文《邂逅霍金》中的主人公——史蒂芬•霍金。(显示投影片4

【师:】(介绍背景知识)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1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十三、四岁时他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获得自然科学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被发现患上了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但他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的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研究下去。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系教授教席(这一职位曾由牛顿担任)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理学家。

【师:】高尔基说过,在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给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而霍金无疑为这句话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师:】大家猜猜,霍金有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金? 【生:】有/没有……

【师:】(投影片4动画:显示一段文字)其实霍金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因为获此奖项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就是——需要证据证明。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还不能使我们证明霍金的理论。

【师:】(显示投影片52006年的时候,霍金曾来中国讲学,但却遭遇到尴尬的事件。(读投影片3中的部分文字)

(注:投影文字——霍金访问中国 遭遇尴尬事件

2006619日有超过6000人在人民大会堂万人报告厅参加国际弦理论会议,听霍金讲述“宇宙的起源”,创下国际物理史学术讲演会听众人数之最。同时,另一项“之最”也产生了:当主持人宣布霍金将要出现时,几百人手持照相机迅速冲向台前,主席台立刻被围个严严实实,瞬间一片闪光,令人眼花缭乱。主持人用英文叫大家不要拍照,不要用闪光灯。劝说了约有三分钟,人群却丝毫没有减少。他又改用中文大喊:“请你们赶快离开,闪光灯会给霍金教授带来不适!”这样持续数分钟仍不起作用,主持人大怒,喊道:“香港的媒体记者比你们要礼貌得多!请你们赶快回到座位,不然我们要请出保安了!”这样,人群才逐渐散去。)

【师:】(显示投影片6——一中国学生与霍金先生的合影)同学们,清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在街上遇到霍金,你会怎么做?

【生:】(停顿片刻等待学生回应)请他吃饭、和他合影、请他签名…… 【师:】现在先不用急着回答问题,我们先看看作者是怎么样做的。 五、 导入总结

对于这篇课文的导入,采用的是设疑与背景知识相结合的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思维。




运用这种方法是为了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激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为主题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682086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c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