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 名词解释

2022-06-12 05:0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哲 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西哲,名词解释

合理的上帝:伏尔泰凭借上帝的‘第一推动’来肯定大自然的惊人‘协调性’和‘合理性’ 认为自然规律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上帝的合理的设计。上帝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一劳永逸地为自然立法让这些法则按自身的必然规律而起作用,来推整个世界的的运转,上帝根本的特点就是最精密的理性,他把这种理性作为规律放进了自然之中。 自然法:孟德斯鸠认为人类也有自己固有的法(规律),这就是‘自然法’。这种自然法可以归结为四条,1)和平 2)自保(3)爱他人(4)趋向社会生活。自然法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人类的理性,自然界的规律性则是‘根本理性’的体现。 公意和众意:卢梭认为公意是一个社会的一切人的公共意志,公意则是个别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它是不可完全一致的。

哥白尼式革命:我们在自然法中认识一个对象看起来似乎是我们的观念去与‘对象’符合,但之所以能发生这种符合,实质上还是由于这个对象先与我们的观念(时空及范畴)相符合,以往关于真理的“观念符合对象”的独断论定义被改造成“对象符合观念”的评判哲学的定义,康德把这种传统认识论的颠倒称之为认识论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先天直观形式:康的指出,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式,和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的质料,包括印象感觉等等杂多的材料(如色声香味冷硬等) 先验:康德所谓“先验的”与“先天的”有区别,一切“先验的”都是“先天的”“先验的”特指这样一种知识,它们虽然逻辑上先于一切经验性的东西,但它们正是有关经验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的知识,先验性的东西一定要涉及有关对象的经验知识(涉及内容即知识的真假 自在之物:康德认为我们所认识的只是现象,自在之物不可知,对于自在之物,我们必须设定它,对于自在之物的设定,康德认为单凭有现象向我们显现出来,就可以判定后面必须有个显现者。 绝对命令:康德认为这种去掉了一切外部条件的无条件的命令是纯粹实践理性的“绝对命令” 它的条件就是实践理性本身,即要保持理性的实践运用本身的逻辑一贯性,这条绝对命令被表述要只按照你同时能够愿意它成为一条普通法则的那个准则而行动,这就是隐含在一切道德行为中的道德律。 反思性的判断力:康德认为判断力有一种相反方向的运用,即在特殊的材料已经提供出来以后,为这种特殊去寻找适合的普遍原则,就直观而运用知识和理性,称之为反思性的判断力,它是为了在直观表象上引起诸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的活动,以便获得某种愉悦的情感。 绝对同一:谢林认为,绝对同一它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更不是这两者的结合,而是超越于两者之上的绝对,又称绝对理性或宇宙精神,它是主体和客体的绝对无差别性,排斥了一切差别的同一。

理智直观:理智直观又译为知性直观,在理智直观中,人凭借自己的理智创造出直观的对象而使自己和这个对象直接同一。

艺术直观:艺术直观即真正的艺术创造,艺术创造中,人不但现实的创造出一个客观的对象来,而且还忘情于对象之中,达到一种物我两忘,情景交融,主客不分的境界,有意识和无意识,直观者与被直观者,有限与无限,自由与必然在这里完全合一。

绝对精神:精神哲学的最后阶段是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客观精神的实质只有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能得到的最纯粹的体现,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绝对精神,艺术以感性方式把握绝对精神,宗教以表象的方式把握绝对精神,哲学以概念把握绝对精神,最终在黑格尔自己的哲学中达到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体的绝对同一,即绝对真理。

即使没有上帝,也必须创造一个出来:这是伏尔泰的一句名言,如果没有上帝,人就会没有畏惧,没有廉耻,没有希望,就会成为动物,他是考虑到人的道德和伦理生活而为人设定的一个上帝的,自然界本来并不需要一个上帝,但人没有一个上帝就不能活,继中世纪以后,上帝又一次成为自然和人类的调节者,人由于有了对上帝的信仰而懂道德,讲良心,明善恶,


通过理性来认识物质世界,凭自己内心的力量去掌握上帝创造的秘密而不为任何外来的权威所吓倒。因而,人虽然本身也是自然物并且也服从自然规律,但并不是在自然规律面前一无作为而听任命运的摆布,而是依靠上帝的保证为自己保留了超越自然机械作用行事的权利 人是机器:这是拉美特利的观点,他认为物质在进行运动,分解和组合时,经过数不清的配合终于产生出了一种有生命有特色的物种,并由此而发展出能思维的人来,他承认虽然这一具体过程至今尚分不清楚,但他设想人家正是像机器一样构成起来的,肌肉如弹簧,肺如鼓风机,心脏如水泵,大脑如控制室。因此,人整个地史由如同自然物一样面粉团子捏出来的,只是发酵剂不同而已。

教育万能:爱尔维修提出的口号。公共利益是一切法律和一切美德的基础。为了让人们认识到这一点,爱尔维修提出了万能的教育的口号,他把教育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认为有了好的教育就连政治革命也都不必要了,因为,既然人天生的结构和感受都是平等的,一切的道德,才能,性格的差异就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人生来没有善恶的,所谓善恶只是教育的结果,他认为最强有力的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但法律是天才制定的,天才不需要教育,这样,爱尔维修变进入了无法摆脱的自相矛盾和循环论证。 人为自然立法:康德认为经验中的先天成分给我们的经验知识赋予了普遍必然性的性质,一切有理性者或认识主体在认识一个对象时所不得不遵循的性质,认识对象虽然只呈现在我们心中,却并不以我们的任意为转移,我们由于自己固定先天认识结构而不得如此看待它,所以作为现象的认识对象对我们表现出某种客观性。于是认识的过程不是对象,不是我们立法,而是人为自然法。

美是德行---善的象征:审美的判断力最重要的主题是美,崇高,艺术。从康德的反思判断力的立场看,美是主观上对事物表象的一种评价,它表达的不是对事物的知识,而是对事物的态度,情感。不论是美的鉴赏还是崇高的鉴赏,都是借助于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活动而引发人的自由感以至于道德情感,从而形成认识向道德过渡,但审美判断毕竟不是道德,所以康德说美德性是善的象征。

自我设定自我:费希特的观点。自我设定自身,这是一切哲学的核心和实质,是一条绝对无条件的原理,费希特借此强调自我的自由,自因,即它的第一性和不可证明性,以为所谓自我就是自己把自己产生出来,实现出来的活动,它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既是行动者又是行动的产物,是作为事实的行动,自我设定自己为对非我的限制和克服者,这时自我是主动的,自我设定自我相当于逻辑的同一律即A=A

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非我与自己对立,这条原理在形式上是无条件的,因为对非我的设定既然是由自我作出的,它就对自我的设定一样是一个自发的行动,它要设定什么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它唯一的限制和条件是它必须设定一个与自我不同的东西即非我,正因如此它在质料上是有条件的,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自我,才能知道什么是非我,自我设定我相当于形式逻辑上不矛盾律,这时费希特的观点。 实体即主体: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比较完满的解决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也只有在这种辩证理解中才能有可能统一起来。正如黑格尔所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绝对精神既是绝对主体又是能动主体,从绝对的点出发讲自己展示在一个扩展的系统。这种系统的扩展最初以纯逻辑的方式进行,其结果是由全部逻辑理念即范畴按照某种确定的方法构成的逻辑学体系。

开端即决心:黑格尔认为存在时整个体系的起点和开端,开端应当没有任何前提,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因而必须是最抽象的范畴才配得上充当绝对的开端。而纯存在就是这个最抽象的范畴,它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规定,是一个决心即决心去存在,这种决心是最普遍的,涵盖一切的,一切其他的哲学范畴都必须首先由这种决心才能发展出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在是一切其它范畴的基础和开端。这种存在是存在活动,黑格尔强调,逻辑学中所有其他的范畴都具有自身能动,自己运动的特点。

康德论美的四个契机:康德的反思判断力看来,美是主观上对事物表象的一种评价,它表达的不是对事物的知识,而是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它不是规定性的,而是反思性的,被称为审美判断或鉴赏判断,它有四个本质特点,被康德称为四个契机,非利害的愉快感,非概念的普遍性,主观形式的合目的性,共通感的普遍可传达性,这四个契机体现了两大原则,理性派美学所崇尚的古典形式主义原则和经验派美学所崇尚的浪漫主义的情感原则。但形式原则服从情感原则,康德的美的四个契机以某种形式把当时的理性派美学和经验派美学调和起来了。

康德论崇高:纯粹鉴赏判断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形式是崇高,崇高在于想象力不能达成协调,转而向更高处攀升导致与理性协调,崇高首先使人不愉快,甚至感到痛苦,但随后由于上升到理性的无限,从而更大规模的解放了想象产生出更高层次的愉快,崇高总是与无限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康德认为崇高是人类一定文明程度的产物和标志,所以即使原则上能够普遍传达,也还需要一个文化发展过程才能现实的传达出来。崇高还是审美判断力三个最重要主题之一。

谢林的同一哲学:包括四大个方面,第一,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出(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第二,自然哲学(冥顽化的哲学,两极性),第三,先验哲学(自由与历史规律,法哲学,理智直观),第四,艺术哲学艺术直观)

康德论感性与知性的关系:康德认为知性和感性不同,感性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能力,知性则是一种主动的产生概念,并运用概念来进行思维能力,所以知性的特点在于自发性和能动性,知性是先验分析论中用来解释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最高原理,但他绝对不是单独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和感性联手来回答问题,因为知性的认知能力就在于把感性所提供出来的直观对象在思维中综合统一起来,以构成具有客观普遍性的自然科学知识,所以知性是不能离开感性经验的运用的。感性提供对象,知性思维对象。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知性本身不可能直观。

谢林的艺术哲学要真正将人的精神扩展到自然界,达到主观与客观在客观上的同一,还必须借助于艺术直观。即真正的艺术创造,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人不但现实创造出一个客观对象而且还忘情于对象中,达到一种主客不分的境界,有意识和无意识,直观者与被直观者,有限与无限,自由与必然在这里完全合一,这是谢林整个哲学的归结点,他只是研究以艺术形象出现的宇宙,从而回归到自然哲学在谢林看来,一切美都是艺术创造出来的,因为艺术作品体现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无限统一,这种艺术世界观对当时的得过浪漫主义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费希特对康德的批判:实际上他完全接受并加以发展的只是康德哲学中的主体性即自我的一面,他不满意于康德的地方就在于康德的所谓半批判性即既然强调对一切进行批判为什么又独断的假设了一个客观的自在之物的存在,他认为一个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自在之物完全是一种无法证明的虚构,这种假设表面了康德企图调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之一,但这两种学说是根本不可能调和的,他们也不可能相互驳倒,因为他们的根据都在经验之外,而按照康德,人的知识都只能是经验的无法说明超经验的东西,所以,主观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从物质出发还是从自我出发,这本身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取决于人的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14c70df78a6529647d53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