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秋种话农忙散文

2023-03-30 15:3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夏收秋种话农忙散文》,欢迎阅读!
秋种,夏收,农忙,散文

夏收秋种话农忙散文

【一】麦收随笔

现在的麦收可真是轻松多了,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走上几个来回,大片的麦田就都变成了麦粒儿。把麦粒儿装进口袋里,然后用农用三轮车或拖拉机拉回家,晾晒上三两天后就可以入仓了。再用播种机种上玉米之后,浇上一遍水就开始等着秋收了!想想看,现在的麦收真是简单多了,省了农人们好多的力气。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少年时代麦收的情形。

那时候的麦收真的太艰难了。六月的阳光正是最毒辣的时候,然而太阳最毒的时候也恰恰是麦收最忙的时候。那个年代没有联合收割机,收麦子全靠人们用镰刀割。因此在向麦田出发之前要把所用的镰刀在磨石上“嚯嚯”地磨光、磨快了,然后还要准备下大量的稻草绳子以备捆扎麦秸所用;当然还要带上足够的水,在烈日下割麦子是一项非常艰辛的体力活儿,出大量的汗没有水怎么能行? 来到地头,俯下身子,左手抓住一把麦穗下方的秸秆,右手挥舞镰刀将秸秆齐根砍断,然后整齐的铺放在地上。接着再抓一把麦秸秆挥镰再砍,如此循环往复。用不了五分钟整个后背前心便已被汗水浸透。一望无际的麦田就如同海洋一般,农民们就是靠一镰刀一镰刀把麦子放倒的。麦芒划在手背、胳膊上形成了一道道的血痕,被汗水一浸那感觉非亲身经历者无法感悟。我亲身经历过,因此我更能体会农人的艰辛,“谁知盘中餐,粒粒结辛苦”一点不假!

当把全部的麦子都放倒平铺在地上后,经过一个上午或下午的晾晒就开始捆绑了。先在腰里系上很多的草绳,然后用镰刀将铺在地上的麦秸聚拢成一小堆一小堆的;接下来从腰里抽出绳子将那小堆麦子捆成个儿。等这项工作完成后就开始装车了,那个年代里没有机动车,只有人力木板车。把车装满后先在车辕上栓根绳子,一个人驾辕另一个人就拽那根绳子帮忙拉车,遇到上坡的时候两个人的前胸几乎都贴着地了,行进之艰难可见一斑!这种情形像极了拉船的纤夫。

不知用了多少个来回,终于把麦田里的麦子运到了场院里,堆成了高高的小山。下一步便开始用脱粒机脱粒儿了!脱粒儿时要分工明确,有的专门负责解绳子,有的负责把麦秸放进脱粒机里,有的负责收集麦子粒儿,有的则负责收集碎秸秆。经过一天或一夜甚至更长的时间,场院里便堆成了小山一样高的麦粒!这时候人们开始互相比较,看看谁家的“小山”更高更大,经过比较,有的摇头叹气,有的笑逐颜开,现在想来似乎也挺有意思的。

接下来是晾晒,要在烈日下暴晒至少三天的时间才不会生虫子。在晾晒的过程中要一遍遍的用铁耙子或竹耙子将麦粒摊匀。当麦粒咬在嘴里发出“咯嘣”的响声时,说明麦粒已经晒到火候可以入仓了。事先要把家里空的大缸大瓮准备上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以备存麦粒用。收麦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越是太阳


毒的时候,越是入仓的黄金时间,一般下午四点多钟就要开始行动了!听吧,公路上、房顶上叮叮当当用铁锹、耙子堆麦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把麦子堆成堆后,一人张开口袋,另一人开始用簸箕或铁锹把麦粒倒进口袋里;一口袋麦粒大约一百余斤重,把一个个口袋装满后再运回家倒入空缸中,然后用塑料薄膜把口封好,以防返潮或虫咬。

当然麦子入仓了并不代表大忙季节就已经结束了,因为还有夏种呢!那个时候没有播种机全用人力。一个人用铁镢一行行的挖成小坑,另一个人端着盛满了化肥的盆子往小坑里撒化肥;还有一人端着盛满玉米种子的盆子跟在后面,一个小坑里大约要放入二到三粒玉米种,放上玉米种子后还要用脚把土将坑埋住。等这项艰巨的工作结束后还要浇上一遍水以保证土壤的墒情,还要背着喷雾器打灭草剂。等到所有的工作都结束了,整个麦收季节也宣告完成了。

整个这一系列程序下来,至少要持续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我用笔去描述这个过程当然很轻松,但是真正要干起来,不知要付出农民多少的汗水?虽然现在农村都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了,但机械化并不代表现代化,在夏收夏种的过程中某些环节上,仍然需要人力来完成。因此可以这样说,农民仍然是中国最艰辛的人群。

【二】秋收随笔

从九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整个国庆假期,在农村正好是秋收的大忙季节。今年的玉米显然又是大获丰收。勤劳的农民,汗水伴随着喜悦,将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在我们这一带的乡下,一年夏秋两季,夏天收麦子种棒子,秋天收棒子种麦子,周而复始,如此循环。每到夏收和秋收即将来临的时候,我的心里就非常紧张,因为又得回家干活接受苦累煎熬了。尤其秋天收玉米棒子的时候,在地里掰棒子的滋味并不好受,虽然农村机械化水平正逐步提高,但农民们为了省钱,并不完全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有几块田地依然要拿着镰刀和口袋靠人力来解决问题。

一大早,我就和年纪越来越大的父母钻进了密不透风、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掰棒子。我是左右开弓,像对付恶贯满盈的敌人似的,将身边两侧的玉米棒子,恶狠狠地掰下来扔到地上。今年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不像前几年一样所有玉米秸秆、叶子上爬满了蠢蠢欲动的毛毛虫。掰一趟下来,头上、身上、手上全是这些虫子。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虫子了。那时候一钻进棒子地里就胆战心惊,如同炼狱般承受着煎熬,掰棒子的时候我都是闭着眼睛的,那些毛毛虫毫不客气,很轻松的就钻进衣服里头去,在胸前后背上缓缓蠕动,高兴了还“吭哧吭哧”咬上两口,那感觉非亲身经历之人难以想象。这些虫子长大了就会变成蛾子,这就是所谓的“美国白蛾”。随着对“美国白蛾”防控力度的加大,今年秋天这些小东西已经踪迹不见了,我也不用再闭着眼睛干活了。

太阳出来了,玉米地里湿热难耐,很快单薄的衣服便被汗水浸透了。长长的像锯齿一样粗糙的玉米叶子开始发挥威力。不多会儿,我的手背上、胳膊上便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521edc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