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的应用问题

2023-02-01 00:2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环境心理学的应用问题》,欢迎阅读!
心理学,环境,应用,问题

.

环境心理学的应用问题

作者:高明宇 学号:0709040102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 要】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

【关 词】环境意象、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

【正 文】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可以改变环境,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在布置一棵树或是一个植物空间的布局,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

第一部 园林植物中的环境心理学

环境意象是指空间环境在意识中形成的可被回忆的形象。凯文.林奇在《城市的意象》中把环境意象称作“认知地图”,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环境特征的易识别性。尽管不同人对于不同环境中的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等环境要素会形成不同的内容从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但是环境意象总是按照人们易于识别的实际需要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并带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哪怕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意象也不会轻易改变。植物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与路径、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等环境意象的形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植物本身可以作为主景构成标志、节点或区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这几大要素的配景或辅助部分,帮助形成结构更为清晰、层次更为分明的环境意象。

一、道路——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

道路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路追求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在笔直的园路种植单行或双行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在自然的道路两侧则用强调型植物强调顶点位置,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园林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渐形成统一的空间序列并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游人也可以沿着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行进,走向目的地,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人们才能感到安全。

二、边界——清晰的植物景观意象

园林中的边界指可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包括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园林中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虚隔如草坪与游路边界,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往往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

三、标志——象征性的植物景观意象

标志是一种特征显著、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人们对标志的环境意象是十分敏感、奋的。在园林中,标志物可以是一个雕塑、一组小品或者一座保留的具有历史记忆的构筑物,也可以是一棵或几棵历史悠久的大树。无论在园林的哪个区域,标志物都可以作为区域的核心景观。植物作为标志性的景观的表现形式: 1 草坪中的孤植树,构成视觉焦点。

2 在建筑物前、桥头的孤植树,具有提示性的标志作用,使游人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意识。 3 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构成园林中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全园的标志。

四、景观节点——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

节点的特征是集中,强调功能的集中;节点是区域的中心或象征,是人群驻留的地方。植物品种上应选择形姿优美、观赏性强的景观树种,给人明朗、兴奋的入口意象。寻求游人的心理认同感。

.


.

五、区域——统一而又和谐的植物景观意象

园林中区域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占有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类型多,植物景观意象丰富多样。环境心理学角度的原则是:统一而又和谐。设计不同年龄层次人的活动区域,植物意象特征就应该抓住不同年龄层次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不同人的心理需求。

第二部分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依据环境心理学理论,了解人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和心理规律,探索园林空间的合理性科学性,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

一、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得个人空间所包围,个人空间像一个围绕人体的看不见得气泡,腰以上都是圆柱形,自腰以下慢慢变为圆锥形。气泡随人的移动而变化,依据艺术的境界而不同,是个人心理上的最小空间范围。个人空间主要用于公共环境中独立个人空间的设计。

二、领域性

领域性空间是个人和群体的不动领地,领域性的形成有利于促成活动人群的群体性。林设计要注意边界的明确和地域的差别,空间界性能够提醒使用者,让使用者明白自己的活动范围,保证性质相同的活动的进行,减少外界干扰。

三、私密性

私密空间体现为独处的需要,作为公共空间的园林空间要吸纳私密性活动的独处空间,主要体现在休息区域。根据人的需要,园林必须保证私密空间的私密性,为人提供可以集中精力、不受干扰的环境。采用多种空间形式,来达到使用者对环境的需求。

四、安全感

安全需要时基本的自然性需要,是倾向于隐蔽自己的面向公众的潜意识的特定需求。林空间里,背后有依托的空间更受人欢迎。要保证人的安全性需求,必须考虑园林小品的灵活运用。

五、看和被看

人看人,是人与人之间主动或间接的接触,作用对象没有范围限制,可以是熟悉的人,可以是陌生人。人总是不喜欢看别人,因为看别人时也往往被别人看。个人自尊心外化的体现是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并得到自我价值认可的满足。观者与被观者都得到相应的满足,观者选择背后有屏障、视前方的活动频繁的园林小品处,被观者选择场地中心的活动区域。园林设计要有意识地创造些看与被看的场所,满足使用者的自然需求。

六、人际距离

相互交往中的人际距离有四种:密切距离(0~0.45米)、个人距离(0.45~1.2米)、社会距离(1.2~3.6米)和公共距离(3.6~8米)。不同种类的人际距离具有不同的感官反应和行为特征,反映出人在交际时的不同心理需要。园林空间是公共空间,人际距离可作为园林小品的布置依据。景观环境的休息区设计要求满足每人占有R0.6米。

七、抄近道行为

人走捷径的愿望是执着的,只要起终点间没有足够的障碍,行人就可能抄近路。园林设计要注意抄近路行为问题,避免对园林景观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园林设计要注重引导人流,广场硬地要用注意划分引导人性线路,草地要布设图案优美且符合实际需要的小路。

八、趋光行为 景观环境中,使用者在晚上喜欢在有光的地方活动与休息。园林设计要注意活动场地和交流场地的灯光布置和选择。 【结 语】

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不仅在个体水平,更应该在区域性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上考虑人与环境的互动,在更开阔的视野上辨别和澄清研究环境问题的心理学问题、概念、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b7b90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