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幸福的最佳途径

2022-07-10 22:03: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现幸福的最佳途径》,欢迎阅读!
途径,最佳,实现,幸福



实现幸福的最佳途径

幸福不是毛毛雨, 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人们为了获得幸福, 必定会寻找各种通达幸福的道路。在林林总总的幸福之路中, 有的是平坦的, 有的是坎坷的;有的是径直的,有的是曲折的;有的是令人愉快的, 有的是令人痛苦的;有的可以达到幸福的境界的,有的可能是南辕北辙的,甚至是死胡同。智慧,就是那种平坦、径直、令人愉快的幸福之路。

何谓智慧?一般地说, 智慧就是能批判地、实践地运用的经验和知识。哲学家对智慧的解释也许更容易理解:“智慧要求人们不仅能做出事实判断或描述判, 而且也能做出规范判断。人的目的, 按照希腊人的传统, 就是要把握‘善、真、美’”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知道实在是什么, 而且知道它能是什么。当一个人必须接受像他所发现的那样的世界时, 他或她还能做另外两件事情:1)区分世界的哪些方面更有价值, 2)以这样的方式行动:改进这个世界。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表明这两者怎样被做。

智慧既是知识也是能力, 体现在人的认知、评价、决策和操作的各种活动中。它包括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 有对象之思和自我之思(或反思之思)之别。真正的智慧应该包括智慧的所有方面。智慧是聪明, 但不是小聪明, 而是大聪明, 明智。智慧是理性, 但不只是工具理性, 还是价值理性, 是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是合理。智慧是审慎, 但不是谨小慎微, 而是深思熟虑, 是稳健。既重物欲,又重心灵;既看树木, 又看森林;既有近忧, 又有远虑, 这就是人类智慧的真正本性。

智慧实质上是适应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特有能力, 它的使命也是要使人能在艰难的生存竞争中有效地保护自己, 丰富自己,发展自, 获得需要满足, 实现自我价值。智慧是人生的指南针、控制器。它给人认识、评价、选择、活动以正确方面, 给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人自身内在的各种关系以恰当调节。总之, 智慧可以使人的生活达到可能达到的美好状态,这种可能达到的美好状态, 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幸福。因此我们说, 慧是人们实现幸福的真正途径和有效工具。

智慧之所以是实现幸福的主要途径, 归根到底是智慧的特性决定的。智慧是人特有的一种复杂机能, 是人的灵性的集中体现。与人的其他机能(如信仰、灵感、理性等)相比较, 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注重整体观照。智慧说到底就是人们妥善处理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部、前与长远、私利与公益、情感与理智、物质(物欲)与精神(心灵)这些人生基本关系的能力。智慧要求人们注重从根本上认识和处理问题, 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时兼顾到各方面,立足于根本、着眼于总体认识和处理问题, 切忌顾此失彼, 抓住一点, 不及其余。

恪守推己及人。智慧要求人们“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也就是时时事事处处想到别人像自己一样也是人, 也有与自己一样的自由、权利和追求, 这一切都






应该得到尊重, 切忌强人所难, 把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强加给别人。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 你要这样的行动:使你的行为所遵循的准则成为每一个人都能遵循的普遍法则。

践行中庸之道。智慧要求人们为人处事要遵循中道原则, 无过无不及, 力求做到恰如其分, 合情合理, 切忌走极端, 无所顾及。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指出的, “从智慧中引申出这三种德性:很好地思想, 很好地说话, 很好地行动。

既入世又出世。智慧要求人们以积极的态度追求成功, 为自己和所在集体(包括单位、国家等)谋求福利, 同时又要求人们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追求的结果, 适度淡化对功名利禄的占有, 切忌成为福利的奴隶, 成为贪欲的奴隶。或者说, 要求人们既进取又超脱, 既重视物质追求又重视精神超越, 既关注眼前境遇又关注终极状况。

智慧对于人生幸福的意义, 早在古希腊就已经为人们所公认。古希腊主流观点认为人的幸福主要在于人的德性或美德, 有德才有福, 有德就有福。他们并不是把德完全等于福, 但也不只是把德看作福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是认为德是福的必要而又充分条件。“最优良的德性就是幸福, 幸福是德性的实现, 也是德性的极致。 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可称得上是上述观点典型的表达。古希腊人认为,所有德性中, 有四种德性是主德, 这就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智慧被希腊人推祟为第一美德或最高德性。如果说有德才有福, 那么没有智慧, 就不会有福。不仅如此, 没有智慧, 所有其他德性也许就不再是德性了。

尽管古人早已意识到了智慧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对于幸福的意义, 但直到今天, 人们仍然并不总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本性, 并没有努力去发挥和发展这种本性, 更不总是去开发自己的智慧。相反, 在平常人那里, 由于种种原因, 智慧常常为小聪明和工具理性所淹没, 他们为日常的功名利禄所累, 忘却了或忽略了生活的根本目的和真正意义。事实表明, 智慧虽然是人所具有的, 但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存在的, 它需要学习、实践、开发。其必经的途径就是学习和掌握哲学。人类之所以要哲学, 就是要哲学来开启人类的智慧。

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这里的“爱”,就是把智慧作为人最宝贵的东西来加以对待, 加以研究和阐释。这里的“智慧”不是小聪明, 而是大聪明, 亦即生存智慧。哲学就是通过研究和阐释生存智慧, 并通过批判常识和导引心灵, 使人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本性, 使人真正有智慧, 不仅要有小聪明, 而且要有大聪明。哲学作为关于智慧的学问,不是思维的艺术, 而是人类生存智慧之学。其中心问题就是要研究和回答人类如何有智慧地生存。其主要使命就是要从根本上总体上关照人类生存、维护人类生存。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使整个人类和所有个人都成为真正有智慧的。其基本意义就在于促进人类整体和个体对人生和世界的自觉, 使之着眼于生存的终极目的和总体状况来反思生存、谋求生存, 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境遇, 使人类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

哲学是智慧的结晶, 也是智慧的升华, 哲学是智慧的事业。它关注人类的生






, 关注人类的自由, 关注人类的命运和未来, 一言以蔽之, 它关注人类的幸福。因此, 哲学也是幸福的事业。要幸福, 就要有智慧, 要有智慧就必须掌握哲学哲学不是哲学家的专属品, 而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公共品。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 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要成为哲学, 都能成为哲学家, 但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哲学的头脑, 哲学的精神, 哲学的境界。

科学艺术、宗教等也关注人类的生存、自由和未来, 关注人类的幸福。但, 科学是理性之学, 艺术是灵感之学, 宗教是信仰之学, 它们都不是关于智慧的学问。这些东西对于人类生活乃至幸福也许都是必需的, 但它们都不是最佳的人类幸福之路。对其中任何一种的偏执都可能使人误人歧途, 因为它们虽然能成为一些人甚至全人类所需要的, 这些所需要的也许是幸福所需要的, 但不能给人类以真正的智慧, 因而不能仅通过它们使人类真正走上幸福之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35ab7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