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古诗,陶冶心灵

2022-04-16 00:1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写古诗,陶冶心灵》,欢迎阅读!
陶冶,古诗,书写,心灵

1

书写古诗,陶冶心灵

和溪中心小学 黄漳城

1999821日,88岁高龄的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季羡林老人在接受小学生苗苗的采访中说:“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季老以自身成长的体验,对小学生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不仅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更是季老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

小学语文几十年的发展状况,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易改了不下十次。然而,不管是如何的易改,我们都不难发现,教材里面的古诗文比重依旧是那么少,似乎还越来越少,有那种厚今薄古的迹象在里面。就以人教版五年级两册的教材课文安排来说,一共有五十六篇课文,其中古诗词六首,在算上“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两首,外加一首古文,也就可怜的九首,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古诗在小学语文当中的比重大约是七分之一,而古文却只占百分之一点八,这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段)差距太大,而恰恰截然相反的是,白话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又是如此之大。伟大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积淀的古诗文与不过短短百年历史的白话文相比,却只是九牛一毛。古诗文的比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反思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所作为的对教材拓展延伸的平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国家有关法律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义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写字教学,写字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人们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美、发挥创造力和发展个性的极好工具,再者,书法艺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是国粹,是中国文化领域的经典,作为中国人,应努力把汉字写好,写漂亮。基于以上两点要求, 在写字教学过程, 我尝试着把古诗背诵、默写与写字结合,利用在课堂和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在写字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古诗文的积累,把古诗词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起来,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字,循序渐,努力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为此,我把课标后面附有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70印成小册子,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利用早读每周读一首,通过诵读点燃学生养成读古诗文习惯的欲望,并告诉学生这一首古诗就是本周的书写内容,力求在反复诵读、反复书写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心灵,从小在心里树立一颗“写一笔工工整整的方块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信念。

第一,端正态度,认识写好字的意义。

时下,随着电脑的普及化,写字教学、汉语的规范使用渐渐被忽视,当前写错别字、字写得不规范、汉语中夹杂大量网络用语和英文的现象的小学生已经为数不少,一些学生对语文字的美和丑、规范与否也分辨不清。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全面深入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教学中要通过鲜活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字是人的另一张脸,字如其人,字写得好坏常常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影响人的形象。教育学生要“端端庄庄写字,认认真真做人”

第二,提供多念多背古诗词的机会。

每天早读课,我会利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或范读,或齐读,或比赛读,或互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吟或唱,或快或慢,一周一首,不增加孩子的压力,反倒可收到读诗文之快乐。这样,在不着痕迹间,让孩子们对古诗文不再望而却步,以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在熟读的基础上,自悟自得,何须老师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讲解呢?

第三,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求学生眼睛离纸面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写字时做到神集中、头要正、身要直、臂展开、足要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断地纠正、提醒学生,同时让家长在家也不断提醒,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良好的书写姿势。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整体结构、笔顺规则、每一笔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第四,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好基本笔画、基本笔顺、和间架结构。 在初学阶段,我遵循陈振濂教授所言的“最好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则是亲自拿起笔作示范给学生看。”万事开头难,我从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的训练入手,视学生掌握的程度,因学生的差异性,分阶段进入对基本笔画、基本笔顺、和间架结构的综合训练,我着重让学生训练“永”字,示范时,进行边口述要领,边书写演示,边讲解主笔及每个笔画在米字格的位置,在让学生拿起笔反复练习中,要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多动脑、多观察、多比较,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并辅以老师的提示、点拨,让学生在直接观摩、对照比较中吸收知识,逐渐地对字的起笔、行笔、收笔、提按、缓急、转承、穿插、揖让、呼应等书写要领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五,确保书写时间。

充分利用每周的六节写字课时间,给学生足够的书写时间,每周一、周二为正课,重点在于指导本周所要积累古诗的书写,力求做到每字每笔地指导,并在指导过程中介绍一些古今书法家的故事,例如王羲之兰亭练字,王羲之错把墨汁当酱,铁门限与退笔冢,十八口大缸,唐太宗练字等,让孩子知道写字离不开勤学苦练,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增强学生练字意志。而另外四节课则作为写字练习课,主要让学生进行练习,做到统一一首古诗的书写内容,统一跟着老师的范写,统一书写工具。

第六,创设写字氛围,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我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展示台”,每周举行一次书写比赛,小组内自评自选出一、两副优秀作品,并把作品粘贴在上面,让全体学生一起评价,每周更换一次,上“台”的同学将受到不同形式的表彰、奖励,其中选出更好的作品在全校的“书法作品栏”上展览。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把各种作业,如学生的作文、课堂作业及试卷的书写以及黑板报、手抄报的书写写正规、正确、清晰、整齐、美观、大方,定期对学生的作品、作业、手抄报等进行展览,组织全班学生参观学习。在这种写字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兴趣。

以上几点是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肤浅见解,有失偏颇之处,尚待各位专家、同仁的不吝指正,然而,我的初衷只缘于想要充分利用儿童时期的记忆力发展极快,到十三岁达到最高峰的特点,多记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想让孩子们在一周中通过饶有兴趣的反复诵读、反复书写的强化训练中,不仅把古诗词“刻”进脑海里,积累起来,待日后“反刍”起来,就会像儿时诵读过的儿歌一样,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表达起来琅琅上口,脱口而出;更是缘于让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灿烂辉煌的祖国文化成为孩子们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成为孩子们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孩子们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8ae1e6b58fafab069dc02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