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随笔散文

2023-02-25 12:3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忆中的年味随笔散文》,欢迎阅读!
年味,散文,随笔,记忆

记忆中的年味随笔散文

记忆中的年味随笔散文 一、品年

还未听到多少炮声,还没有闻到儿时新年的味道,年的脚步就已渐行渐远。如今的年再也不是我们小时候期盼的那样。小的时候,年是我们的希望,是孩子们的快乐,是大人们的欢聚。而如今,年则成了我们的负担,大人们感觉累,孩子们感觉无聊。小时候我们盼年、闹年、喜年;而如今我们却是厌年、怕年、甚至是恨年。不知从何时起,年已经变得面目皆非。人们也对年越来越麻木了,过年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那种热切盼年的兴趣也早已淡然无存了,留下的只有一个----累!!!

小的时候日子过得贫穷,孩子们天天都在盼年。因为只有在新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吃上饺子和猪肉。往往是今年的脚步还未走远,孩子们又盼望着下一个新年的到来。日子就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悠忽而过。而孩子们也在一年一年的轮回中渐渐长大,曾经的孩子如今已经成为人母、人父、有的甚至已经成了爷爷、奶奶。虽然时间能改变很多东西,但却抹不掉沉淀在心里的那抹新绿。我们这代人记忆中的年味却早已储存在了记忆里,每每回忆起来心里依然会涌起无限的温馨和快乐。

记得儿时每当走进腊月,大人们就在为新年而忙碌着,拾柴火、杀年猪、蒸年饭、扫尘土,贴年画、立灯笼杆等等。大人们好像总有忙不完的活,而小孩子们也喜欢参与这些简单的劳动,并从中体味忙年的乐趣。那时候如若谁家的柴垛堆的最多,就说明谁家的人最勤快。谁家的灯笼杆立的最高,就说明谁家的日子过的最好。整个镇子的人都在互相帮衬着忙碌年,年自然而然就成了人们联络感情和培养亲情的借口。无论孩子们走多远,都会想方设法在这一天赶回来和家人共度新春。一大家人围坐一起共同品味自家的年夜饭,其乐融融,温馨而快乐。

二、杀年猪

记得小时候,镇里的各家各户都会养猪。每当走进腊月,大家就会商量着排号的去杀年猪。杀猪的头天晚上,女人们就会把腌制的酸菜切上一大盆,男人们则把杀猪用的物品准备齐全。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女主人就会起床,烧上满满一大锅水。等帮忙和主刀者来到家里后,就会在看热闹的人当中,选四个力气大的人将猪逮住,抬到事先准备好的桌子上按住。这时主刀者拿着一把尖刀直捅猪的颈动脉,血像一条奔流的小河似的滔滔流到盆子里,直到血流尽为止。然后再把猪抬到热水锅里剃毛。洗干净以后,先把猪头和猪蹄切下来送到外面冷冻起来,留着二月二再吃。开膛后拿出心肝肺挂在外面的高处,留着过年吃。再把猪的身体分成四角。留一脚储存起来过年,卖一半换点零花钱。剩下的一角就把它肢解成一个


个小块,放在锅里去煮,请上亲朋友好友大吃一顿。如若家有老人来不了的,就会盛上一碗酸菜,放几块五花三成的猪肉,几段血肠,让孩子们给送去。那时候只要镇上有一户人家杀猪,整个街坊邻居都会吃到杀猪菜。因此,年也就在这一轮一轮的杀猪菜里临近了。

三、立灯杆

腊月二十以后,男人们就会领着自家的小孩,去山里折些松树枝子,回来后再用松树枝把自家大门装扮起来。在门的一边立一个灯笼杆子,上面是用木头制作飞机模型似的风车,下面挂上一对红红的大灯笼,门上贴上春联和福字。风儿刮过,风车发出欢乐的笑声传遍大街小巷,让每一个返乡的游子一迈进村口就能感觉年的喜庆。小孩们也不会闲着,他们会用高粱杆子扎成一个四方框,在框的低端放上一根铁钉,为插蜡烛用的。再在框的上方穿一横梁,拴上带横棍的绳索,用来提着。再糊上各色彩纸,点上蜡烛,一个简单而美观的灯笼就会完成。孩子们用它作为自己的路灯。每当三十的夜晚,就会提着自制的小灯去外面玩耍。有的时候由于不小心也会让灯笼烧坏,但他们会自嘲的说这是火烧旺运。呵呵!小孩子是永远不知愁滋味的。

四、年画

那时我们的墙壁都是用纸糊的,所以年画也就是最美的风景。走进供销社,远远的就会看到,整个屋顶都挂满了花样齐全的年画。有鲤鱼跳龙门、有花鸟风景的、有故事连载的,但最多的是那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孩子抱鲤鱼的年画。这样的画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人物画像很少有两只耳朵都暴露出来的,如若谁有幸买了两只耳朵的胖小子年画,人们就会高兴的去预测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能添人进口。而买年画的人,也会把这张年画贴在自家最显眼的地方,以此来炫耀新年的好运和快乐。

五、拜年

初一的早上是大家拜新年的日子,因此整个屯子里的人都会找自己年龄相仿的朋友,三、五人一组,分别去邻里及亲戚家拜年。小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最喜欢干的就是拜年。那个时候虽没有红包,但一把瓜子、一捧花生,几块糖果就把孩子们打点的嘴角乐开了花。拜完年后他们又会聚在一起,比一比看谁得的东西最多,然后用其做为来玩扑克、下棋、捉迷藏等游戏的赌。孩子们就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寻求自己的乐趣。这种快乐是现在的孩子们永远也无法体味到的。 初三的时候最热闹,扭秧歌、跑旱船的一伙接一伙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了,这个年是不能白拜的,要有赏钱。那个时候虽然人们都不富裕,但大家却总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欢迎拜年的队伍。谁也不会在乎给多给少,人家就是图个热闹喜庆。但如若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就悄悄地将门锁上,然后再躲在众人堆里看热闹。大部分人家都会敞开大门去迎接。鞭炮响起来,赏钱的,赏烟的都报双数,以图个吉利。后面跟着老少爷们及小孩子,大家嘻嘻哈哈的好不热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aa69f6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