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2023-02-06 07:2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现状,高校,教师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起步晚、发展快的背景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学科背景多元化、年龄偏低、职称不高、学位水平均衡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太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和全国其他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破解现实问题的思路:适度放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进与晋升条件;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认知度,推动专业博士点设立,最终促进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建设的全面发展。



标签:社会工作;人才引进与晋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1.高校社工专业教师队伍构成状况

社工专业教师是高校社工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主体,直接影响着我国社工的建设与发展。正如国家教委高教司所指出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高校的社会学师资队伍虽然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如何从有到好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这里涉及师资队伍的素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学科方向等,当然包括社工专业。根据学科渊源以及社工专业教师的现实现状,学科专业背景可以分成三大类:社会工作、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理学、政治学等相关专业;哲学、历史等人文科学



2.形成高校社工专业教师队伍构成现状的原因分析

1学科的新生性导致教师来源的年轻化。作为舶来品的社工专业,1988年国家教委才批准北京大学等三所学校设立的新生专业。大多数高校的社工专业1999年之后才开始设置,专业的新生性决定了人才市场中具有社工专业学历的潜在教师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招聘到的专业教师必然具备年轻的特征。



2)人事政策条件导致教师职称的低层次化。由于我国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的决定条件之一为年龄与教龄,这必然导致教师的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呈正相关,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决定了职称低层次化。



职称晋升的最重要条件——学位,现已成为社工专业教师职称晋升中的最大制约因素。至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设置社工(社会福利、社会政策)二级以上学科,在社会科学学科下设置社会工作、社会政策方向博士点的高校也十分有限,加之太原科技大学地处中部地区二线城市,学校级别、薪资水平等各方面条件对高学历稀缺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几乎为零,因而造成了社工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低层次化。



3.高校社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破解

1)破解的必要性。作为近年起步的专业,新生性对社工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社工专业教师学科背景多元化,为构建学科互补的社工专业梯队提供了基础条件。但从现实经验看,社工专业与其他文科专业相比,对教师实务能力的要求更突出,尤其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对实务操作的专业能力与经验要求高。通过学院的教学评估发现,我校现任社工专业教师中,唯一的专业硕士教师的实务能力高于非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师。这也意味着非专业教师的比例偏高,易导致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专业知识构成的错位。



不难发现,教师自身深造的破解方式不能良性地解决现存问题,还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



一是提升了高层次学位教师的流失风险。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对高学历稀缺人才的吸引和留用竞争力,教师学历层次越高则越增加流失风险。



二是继续增大了非专业教师的比例。一方面,在职教师深造后的高流失率,维持了整体教师学历水平的均衡状态;另一方面,社工专业出身的硕士人才被挡在高校大门之外,非专业高學历人才在入口上的允许,又加剧了专业教师学科背景结构的多元化。



三是社工专业硕士在人才引进和职称晋升中无优势。近十年来,香港理工大学与北京大学合作、香港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培养了一批在职社工专业硕士,弥补了我国社工专业教育的不足。但该专业硕士在高校现行的用人体制下普遍没有竞争力。



2)困境破解思路。①避免专业人才的选择性屏蔽。作为高层次人才集中的高校,对学位的高要求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唯博士的政策导向符合高校未来发展方向。为避免社工人才被选择性屏蔽,遵循 适材适所的人才引进原则,高校的人资部门应该差异化对待不同学科专业,在政策上对社工专业硕士适度松绑,才能合理建设专业梯队,才能符合该专业的学科发展需要。②发挥社工教育群体的能动作用。社工教育协会、社会学专家学者、社工专业教师等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学科发展,提高专业地位,进而引起教育部重视,设立社工专业博士点,从根本上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综上所述,在微观上,针对现实中专业教师引进和晋升中的现实困境,高校对社工专业人才管理政策应适度增加弹性;在宏观上,高校应发挥社工教育群体的能动作用,设立专业博士点,提升社工专业硕士(MSW)认识度,推进我国社工教育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斌,阮曾媛琪,史柏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d401d5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