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2022-08-24 10: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欢迎阅读!
汉恩,知心,人生,胡自深,乐在

汉恩自浅胡自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

历代文人对昭君出塞这一咏史题材都有特殊的感情, 从西 晋石崇

的《王明君辞》一诗起,直到清末,屡吟不绝。纵观封建 时代的众多歌咏昭君之作,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 《明妃曲二首》 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了。

《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 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 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 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 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在这首诗中,作者抓取昭君辞别汉宫的一个场面,用 “湿”“垂” “低回”“顾影”等字眼,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王 昭君的静态美和凄凄楚楚的动人模样。 “尚得君王不自持”一句 是借用元帝眼目观察昭君, 从旁观者的反应反衬出昭君的动人姿 色以及动静相宜的气质、风度。

史籍多有记载, 说王昭君是因不肯以黄金贿赂画工, 得不到 元帝的赏识才被遣嫁匈奴的。 后来元帝迁怒于众画工, 杀了他们 中的一些人。 而毛延寿是当时画工中最善描摹人物的, 于是就成 了后人唾骂的对象。 安石则认为, 责怪宫廷画师是毫无道理的, 像王昭君这样美丽的女子,哪里是丹青妙手所能够画得出来的, 即使是画师平生又能有几次机会见到这样的美人。 人物的外形可 以用笔描绘出来, 而神韵却不是画匠所能表现出来的。 此诗进一 步说明王昭君的美不仅仅在于其超凡脱俗的外在美


貌, 更在于其 内在的神情风韵。

封建文人对于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合理往往不能正面触及, 多不过用“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岂能制夷狄”(欧阳修《明妃 曲与王介甫》)这样的句子批判帝王的昏庸。王安石自然也不能 摆脱时代的局限, 但他却巧妙地将批判的锋芒藏起, 旁敲侧击地 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道之, 别出心裁。这 并非要给毛延寿翻案, 而是要说明人的气质、 风度难于形诸笔墨。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 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作为居 住在深宫的女子, 王昭君此时此刻想到的是, 此去将永远回不了 中原,穿着汉朝人的衣巾,只想给家里捎封信询问是否平安。王 安石感慨道:“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汉武帝 “金屋藏娇”的故事留给人们的是长长的叹息, 王安石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诗句则感慨: 在近在咫尺的长门宫中的阿娇也遭遗弃, 所以人生的失意是不 南北的。金屋藏娇的女子,尚有失意的时候,更何况是一个连君 王都未曾见过面的女子呢!

历代的文人墨客多认为昭君远嫁胡地是极为不幸的事情, 安石却认为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是真正相知相爱的。 此诗打破了 胡汉地域之分,一扫大民族主义的偏见,着眼于“人之相知,贵 在知心”, 把昭君的遭遇与无数人生失意的人联系在一起, 提高 到人生哲理的高度,也把咏昭君的诗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就借书中人物薛宝钗之口肯定和赞赏 过王安石的诗作,称其敢于翻新,不落前人窠臼。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 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 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 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诗点睛之笔在于“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此句借路人之口道出作者的憧憬, 他以昭君的遭遇为喻, 重在表 现人对知己的渴求。屈原《九歌•少司命》有“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句,诗人化用此句,吟诵的正是这种人际 间感情纠葛的悲欢。

可以说, 古人咏唱昭君的诗作中, 最具思想光芒的当属王安 石的这两首《明妃曲》因而最遭非议的也是这两首。南宋范冲 说:“孟子曰:‘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以胡虏有恩而遂忘 君父,非禽兽而何!'”这类议论,其基本观点是当时的封建伦 理和大民族主义,今天看来是我们实在难以苟同的。

般说来,唐诗主情韵,宋诗主议论, 《明妃曲二首》则情 韵与议论并胜,刻画人物动作、心理,形象饱满,抒发情感, 意精警。王安石论诗有“自出己意,借事相发,情态毕出”的议 论,正可用来评价此二诗。形象与议论的有机组合,赋予《明妃 曲二首》不朽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abb92c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