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章》中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2023-11-13 10:4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九章》中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欢迎阅读!
屈原,爱国主义,中看,情怀



从《九章》中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屈原与《九章》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始人和作者之一。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为楚怀王左徒,参议国事,主张修明内政,彰明法度,选贤任能,富国强兵。对外联齐抗秦,努力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愿望。但在当时的楚国统治集团中,有一批守旧的贵族,他们贪婪、自私,嫉妒贤良,蒙蔽君主,反对法制,对外投降,以致后来楚国竟败于秦国。危难中屈原曾两度奉命出使齐国,以期挽回楚国日益衰败的命运。可是,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并将屈原放逐于汉水之上。顷襄王即位,以其弟公子子兰为令尹,政治上与秦更加亲近,屈原受到无端的诽谤,再度被流放到江南一带。楚国濒于灭亡,屈原深感政治理想破灭,回楚不能,远游求贤又不成,无可奈何之际,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忠贞爱国之志。每年的农历55日,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吃粽子和赛龙舟以纪念屈原的习俗。至今,在汨罗江下游的王笥山上,还筑有屈子祠骚坛独醒亭等。汨罗山上有屈原墓,汨罗江两岸还流传着古老的悼歌:



大水茫茫,眼泪汪汪。淹死怀王,莫淹忠良。

屈原忠良,朝拜顶香。怀王饿死,仁义天长。

屈原一生忧国忧民,他用生命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诗篇。代表作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其中,突出表现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当属《离骚》和《九章》《离骚》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想象和比喻,在整体上全面阐述了屈原的个人身世,在楚国的不幸命运和其追求理想的经历。对于《九章》,宋代学者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认为,《九章》中的九篇诗歌非出于一时之言也而且它以纪实手法,多方位、多角度,更直接、更明确地表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境况下对祖国故土的依恋,对君主美政的期待,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批判和对百姓遭遇不幸的同情。它也是屈原在流放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君王昏聩,奸臣妄为,国家日渐衰落,百姓生灵涂炭,亲身经历了被小人谗言诬陷,被疏远、被流放,理想破灭,反朝不行,远走又不舍,无可奈何,无人理解的内心苦闷而写成的。特别不同于《离骚》的是,在《九章》中,表达了屈原在理想愿望不能实现时,强烈的为国殉难的决心和毅力。



从《九章》各篇的创作时间和内容来看,《橘颂》是早期作品之一,主要表达诗人对美好人格品质的追求。在《橘颂》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追求才学品格完美、热爱祖国、崇尚正义的诗人形象。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细致描绘了橘树灿烂夺目的外表;用岁寒不凋、深固难徙的橘树品质,来展示自己优异的才华,自己的人格个性特点和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执著坚守来表现自己眷恋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怀。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纵横风气日盛,一班谋臣策士为着功名利禄,凭胸中策术,游说各国。他们楚材晋用朝秦暮楚,卖身投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屈原对此风气深表不满,因此他以抗傲霜雪、独立不移的橘树作为自己的榜样,以贞洁子守的伯夷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师法《抽思》是




诗人被疏远后一度到汉水以北漫游时所写,内容与《惜诵》相同,主要表现了诗人见疏于怀王,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悲郁愤懑之情,寄托了能再获怀王重用的希望。《回悲风》作于顷襄王即位初期,诗中表现了诗人要追踪遁迹绵山的子推、采薇首阳的伯夷以至沉江投河的伍子胥、申徒狄的一种消极情绪,但是,最后诗人仍然表示心情结而不解兮,思蹇产儿不绎《思美人》大约作于再次被放逐的初春,表现了诗人因蹇蹇之烦冤志沈菀而莫达,在思想感情上所引起的由苦闷而动摇、而终趋坚定的复杂斗争过程,反映了诗人思君而不能自达,但又不愿变心从俗的心情。《哀郢》《涉江》《怀沙》是屈原的晚期作品。《哀郢》为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被秦攻破后所作,它是屈原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强烈的诗篇之一。诗人长期被放逐的忧苦、对祖国危亡的悲痛、对受难人民的关怀,在诗中得到了异常深刻的反映。《涉江》是郢都陷落后,诗人从陵阳转往湘西途中的作品。诗中记述了旅途中的困苦劳顿和环境的荒僻凄凉,显示了诗人至老不衰的坚贞不屈的品格。《怀沙》为屈原自沉前不久所作。一说为怀沙石沉江,又说为纪念长沙。其中着重叙写了诗人正道直行,不随世浮沉的节操以及准备以死来殉理想、殉信仰、殉祖国的决心。《惜往日》也作于诗人自沉前不久,是屈原的最后一首述志诗,也是他的绝命诗。诗人总结了从被疏远到被放逐的经历,述了一生的政治遭遇,为因谗人破坏和国君昏庸致使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深感痛惜,同时也更加相信自己的正确与无辜。所以可以说,《九章》是作者一生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屈原两次流放过程中的思想历程的反映和总结,它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屈原,了解历史,理解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九章》中看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

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一生追求的美政思想上。而美政的核心不外乎两点:一是明君贤臣的清明政治,二是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为了追求这个理想,他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离骚》,反复地论证历代的兴亡,旨在说明我国古代历史中,像尧、舜、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这样的圣君,他们明于政治,善于改革,懂得任用贤能,使国家繁荣昌盛的道理;作为臣下,像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胥及楚之子文等都是些坚守正道,勇于进谏,为国为民,值得称道的贤臣。作为一国之君,亲贤臣、远小人,则政治清明,国运昌盛;相反,亲小人、远贤臣,则山河沦丧,民生涂炭。如,桀、纣、羿、寒浞、浇等历史上的昏君,他们听信谗言,迫害忠良,祸国殃民。从这个圣君贤臣的政治理想中我们看到,屈原实际上对君主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就是光明正大,正直不阿。所谓贤臣就是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为臣的本分就是忠贞、忠诚、忠信。在战国七雄当中,秦楚实力最强,两国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连战国大纵横家苏秦都说:当时的形势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楚国要完成统一大业,不是没有可能。可是楚王却听信靳尚大夫、南后郑袖、公子子兰的谗言,一任一帮小人与秦勾结,残害忠良,颠倒黑白,不分是非,使屈原被疏远,而后遭流放,楚国国势也一再衰落,终而至于无可挽回的地步。面对如此情形,屈原愁肠百结,身心俱焚。无端地蒙受不白之冤,他不可能无怨无恨;身处黑暗现实,眼见小人当道,他不可能不揭露、不抗争;内心矛盾彷徨时,他不可能妥协、屈服,随波逐流。在抗争中,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5a446b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