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忆鲁迅先生

2022-10-05 00: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 回忆鲁迅先生》,欢迎阅读!
鲁迅,先生,回忆



3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2.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通过萧红的作品来认识一个走下神坛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便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全文自然空行成段,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有何作用? 有以下生活场景:①笑声明朗。②走路轻捷。③待人饮食。④调侃玩笑。⑤感染快乐。⑥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3.文中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连缀这些材料的线索是什么? 总体印象: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线索:作者对鲁迅的情感(热爱、景仰、怀念)

(二)问题探究

1.文章以笑开头有何作用?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白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里,他不再是神情严峻、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一位慈爱的长者,一个普通的可亲可爱的老头,从而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

2.作者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3.作者写鲁迅先生的休息,强调了他“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4.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说明了什么?

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一个“才”字透露了玄机。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却也从侧面突出了鲁迅的人格魅力。海婴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特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5.写海婴有什么作用?

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先生对孩子的慈爱。 6.文中提到先生对青年人字迹潦草“深恶痛绝”,为什么还是戴上眼镜一一展读? 说明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人要求严格,但也因责任心强仍能宽容地对待青年人,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

7.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8.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她的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坚强。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段):鲁迅先生的笑声。 第二部分(第2段):鲁迅先生走路轻捷快速。 第三部分(第313段):鲁迅先生的待人与饮食 第四部分(第1417段):鲁迅先生调侃玩笑。 第五部分(第1823段):鲁迅先生感染快乐。 第六部分(第2426段):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态度。 第七部分(第2740段):鲁迅先生不吝校样纸和坐车。




第八部分(第4142段):鲁迅先生的休息。 第九部分(第4354段):鲁迅先生陪客人和加班工作。 第十部分(第5559段):鲁迅先生品尝海婴的鱼丸。 第十一部分(第6062段):鲁迅先生亲自包书。 第十二部分(第6366段):鲁迅先生病中工作。 写作特点

1.真挚感情渗透全文。

作者不做作,不矫饰,用自己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一颗坦诚纯洁美好的赤子之心去感受,写出了生活中原汁原味、本色本真的鲁迅,展现了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无私诚挚、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字里行间渗透了真挚、深厚的情感。如最后五段,作者客观记录鲁迅生命的最后时光,字字含情。六句话分五行排列,显得沉痛庄重。没有议论抒情和大悲大泣,朴素的叙述中饱含着悲痛的感情,隐含着作者的至情至爱。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作者没有从鲁迅的思想、作品、影响等方面回忆鲁迅,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纯洁率真描写了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展现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特别亲切动人的鲁迅形象。文中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写鲁迅明朗的笑,轻捷的步伐,品评作者的衣着,在椅子上看书就算休息了等,虽然写得都是平常小事,却以小见大,微中传神,情真意切,兴味无穷。

3.语言朴素、充满韵味。

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凝练,文字朴素浅显却充满韵味,让读者明显感受到鲁迅别致动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作者深沉悠远的哀思怀念。如写鲁迅深夜工作时,几乎全是口语白描,却极富表现力。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有景有物,有静有动,形象鲜明而富有立体感;那绿色的台灯、灰黑色的背影、明亮亮的夹竹桃、写好的文章和站在小瓷龟上的毛笔,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在晨光中沉沉睡去的鲁迅先生,让读者肃然起敬。作者就是用这朴素的文笔,再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鲁迅形象。

【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材料组织详略得当。全文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感谢作家萧红,让我们结识了“走下圣坛”的鲁迅先生,也学习了作者在散文创作方面不凡的功力。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同学担心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的写作能力会有所提升。

【课后作业】

1.整理文章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选择你身边最熟悉的人,写一篇表现亲情的文章。 3.预习《孙权劝学》 板书设计

神态: 乐观开朗 平易近人 饮食起居:简单随和 体恤他人 琐事:待人接物 爱护青年 休闲娱乐:幽默风趣 童心未泯 读书写作:博学广识 克己待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42fa7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