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二十四节气

2022-06-11 16:0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进二十四节气》,欢迎阅读!
二十四节气,走进

走进二十四节气

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年第3



20161130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名录。与昆曲、京剧、剪纸等其他大多数中国的非遗文化不同,二十四节气是关于时间的文化。

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从天文学上来说,这是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的时空。此时气候有了决定性的转折。

雨水:据著名学者余世存介绍,春天的本质之一乃是“木性或木行”,木行要完成生发的职能必须有水,故立春之后,水行以雨水呈现,为春天加持壮行。

惊蛰:惊蛰就像运动场上启动某项比赛的发令枪一样。一枪打响,那些还在冬眠的昆虫走兽们都惊醒过来,它们听令而努力生长。

春分:中国人称春分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对北半球的很多人来说,春分意味着真正的春天。

清明:清明是大地回春、生机盎然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舒展起来。此时扫墓祭祖,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

谷雨:古代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说,民间对此的解释是,仓颉造字不要上天的奖励,只求老天让人民五谷丰登,故“天雨粟”,给人间下了一场谷子雨。

立夏:中国先民是从空间意义理解夏的,夏字的本义是“面向南方”。古人以南为生,以北为死;以南为阳,以北为阴;以南为前,以北为后,即正南方是中国人的基准方向。

小满:对先民来说,在小满节气里迎来“麦秋至”有重大的意义。品尝到新麦意味着身体获得了新一年的能量,得到了新生的加持。

芒种:芒种节气催生了一种职业——麦客,即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他们像候鸟一样迁徙,一路收一路走,等走回家,自家的麦子也熟了。

夏至:在东西方文明的历史上,夏至都是最早确定的时间或节气之一。在对热的感受方面,东西方人是一致的。夏天热得狗都吐出了舌头,三伏天的英文即是“dog days”。

小暑:夏至之后的几十天,就被先民形象地称为“暑”。暑字上的“日”代表此时大地上的万事万物都被太阳照耀。

大暑: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即现代人常说的“桑拿”天。在古代,“伏日”也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

立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也就意味着禾谷开始成熟,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的季节到了。

处暑: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云彩疏散自如,不像夏天的浓云成块,民间因此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白露:古人以四时(春、夏、秋、冬)配五行(金、木、水、火、土),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秋分:秋分日居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意味着隐居、避让,意味着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寒露:寒露时节中包含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在《易经》中是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又称“重阳”或“重九”。

霜降:霜降日曾流行一种鲜为人知的风俗。在这一天,各地的教场、演武厅例行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

立冬:冬的本义是终结,是先民系绳记事的绳结,后来借指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

小雪:小雪意味着气温持续走低,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天空中的雨滴也变成了雪花。

大雪:人类在大雪面前变成了风雅之士。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

冬至:调时、定时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更是人类的本领。在北半球每年黑夜最短的日子即是夏至,黑夜最长的日子即是冬至。

小寒:小寒是春天前的严寒,是黎明前的黑暗。

大寒:在大寒的日子,天地间经历了漫长的冰冻,有心人已经听见了震动的消息。无论是雷震、地震还是社会变革,都在释放大量能量的同时给予时空新生的机会。(据咪咕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717b09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