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自我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2023-03-13 04:3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职生自我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欢迎阅读!
中职,现状,思考,自我,管理

中职生自我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陆峰

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3



江苏 张家港 ●陆

中职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已经毋庸置疑,这点也得到了教师队伍的公认,但什么是中职生自我管理、如何开展中职生自我管理工作等一系列的问题并未得到共识。在一部分教师的眼中,中职生自我管理仍只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不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把中职生自我管理放在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营造出自我管理的氛围,才能形成约束环境,以指导、帮助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行为。

一、从管理制度角度分析

要培养创新人才,从学生管理制度角度来说,就必须通过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这已是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建立,尚存在着许多不足。

1)管理制度方面。①目前学生自我管理并没有做到制度化、正规化,以至于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管理职能不够明确,该管的并没有管住,不该管的又横加干涉。校纪禁止的没有得到完全禁止,造成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被破坏,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自我管理责任、应承担的自我管理义务和学校的违纪处分细则。校纪没有禁止的又受到较多干预,也破坏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规章制度的抵触心理。②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学生往往不了解学校各项制度制定的原因,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硬件设施上的缺陷不理解,只意识到自己的个人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从而对学校管理制度及学校抱有反感等抵触情绪。

2)管理方式方面。管理方式上,目前学生尚处于被动位置的状况,并没有真正地赋予学生充分的自我管理权。有关决策不事先征求学生意见,不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开展活动,“把学生干部放在跑腿的力工、参谋或受干扰的决策者的地位,无法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或学生对学校政策的阳奉阴违”。因此,教师只有真正地赋予学生充分的自我管理权,才能确立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在管理中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由被动约束到自我约束,从而树立学生的内在约束力,使职业教育管理通过自我管理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所有领域。

以上种种情况,导致了职业学校学生自我管理的严重不到位,不仅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中职生自我管理制度和指导工作方法

要真正地开展中职生自我管理工作,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首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较详细的制度,使学生可以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义务,从而在日常行为管理中做到以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对违反国法校纪的行为要坚决禁止,违纪必究、严肃处理。而法纪没有禁止的行为,即使在教师看来认为可能会对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教师也应该起到指导作用,把经验、分析等告诉学生,引导学生的行为趋向,而不是靠行政命令来强行禁止;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大胆尝试,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主观能动性。


但是加强中职生的自我管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所起的作用应是指导作用。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对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偏差有效地通过指导来矫正;教师应该不介入学生具体工作,应以阐释和宏观地维护学校的政策、立场来指导学生工作的开展。

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在低年级阶段(五年制大专一年级、二年级),应该以教师管理为主,以教师经常性的管理过程来有意识地示范和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此时,适当地使少数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均较强的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以使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然后随着学生的逐渐成熟,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直至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拥有充分的自我管理权。

充分的自我管理权并非仅仅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组织活动等,而是给予学生自我管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干部参与学校决策、独立工作,从而使学生强化内在约束力,发挥其自主性和主动性,自觉地去了解、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行为、思维、心理活动这一完整活动过程进行较深入全面的管理,最终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学校的管理机制,消除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抱怨,提出自己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改进设想,努力地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真正地贯彻自我管理,通过确立个人生活目标、发展目标和个人行为约束标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最终加速社会化的进程。

三、思考

笔者担任五年制大专班班主任工作已经多年,在平时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学生违纪处分方面,发现学生的抵触心理比较严重。违纪者并不都把违纪认为是耻辱,相当部分甚至以此为荣、以此为能;违纪者在面对师长、同学的指责、管理时,虽然也许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但他们往往不接受对他行为的指责管理是正当的,而会认为是在“跟他本人过不去”,是干涉了他的自由,是阻碍了他的个性发展;相当数量的中职生对违纪的同学所采取的态度是漠视、漠不关心或是表示理解,只要不侵犯自己的个人利益,就认为是与己无关,在同学受到校纪处分等处理时,不少学生所持的态度是不在意甚至同情。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很复杂,涉及社会、青年心理、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有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不少学生对违纪处分条例制定的目的和操作过程并不了解,误以为学校的违纪处分制度不合理,或者误认为违纪处分操作不公平。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让学生能主动地去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信赖地接受违纪处分操作的结果,但如何使广大同学都能做到,一直是个难题。

笔者认为不妨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这一工作方式,通过建立学生纪律处分听证制度,由选举出来的熟悉校纪校规的学生代表构成学生纪律处分听证会,学生行为的违纪与否,是否应该受到处分,由听证会依据校纪来决定,然后由相关部门依据听证会的决定与校纪校规决定作出处理。

这样,由于学生听证员对违纪处分操作过程的参与,可以在学生中树立校纪处理的公平性,维护校纪校规的权威;由于学生听证员对违纪处分操作过程的参与,可使学生主动了解校纪校规,分析违纪处分的依据、目的等,以减少学生对违纪处分的抵触心理。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3a1f2e5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