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

2022-05-18 09:2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重要,安全,教育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每年因校内外各类事故死亡学生达10000人,平均每天有近一个班级的学生被各类事故夺去生命。据统计,在各类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除约10%是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外,约90%属其他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在这个“90%”中,45%的事故原因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27%的事故原因是交通、治安等社会问题,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

从学生安全事故的类型,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排在前两位的是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学生安全事故也不容忽视。另外,近些年来,打架斗殴和涉校涉生的刑事案件明显增多,成为威胁学生安全的一大事故类型。

从地域分布看,农村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

从学段分布看,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是事故高发群体。相对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都比较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护能力也比较差,这是导致低年级学生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从性别分布看,男生发生安全事故多。

从时间分布看,学生平时在校外的时间以及节假日发生事故多。2008年的调查数据看,这两个时段发生的事故是学生平时在校内和非节假日时发生事故数量的1.6倍。在学校校园范围内,比较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如图所示,其中体育课、课外活动、晚自习后、全校集体活动等时间,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从学生安全事故的空间分布看,校园外发生事故多,地点主要集中在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学校周边。在校内,如图所示,楼梯、宿舍、饭厅等空间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我国安全事故的频发普遍反映了中小学生还没有很好形成科学的安全意识、安全生命观念和安全习惯,还没有牢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也反映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尚未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程度。

在现阶段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和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构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的伤害,保障其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

我校在实施安全教育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安全观念,树立一种安全意识。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安全意识的核心是“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在影响安全的几项因素中,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举一例,在校园楼道安全方面,纵然安排学生错时疏散,有人员巡查,楼道采光良好,如果学生没有安全意识,一哄而上,很可能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反过来,即使楼道狭窄,上下楼学生众多,但是学生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上下楼井然有序,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很小。

观念也好,意识也罢,都是虚的。我们讲树立安全意识,绷紧“安全弦”,如果是纸上谈兵,“光说不练”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我们是通过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制度的健全,安全措施的运转,安全活动的开展来“倒逼”师生安全意识的形成。安全意识的强化又会促使学生增强安全技能,这样学生安全综合素质就会提高。

二是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建立若干安全制度。

我们是通过制定若干安全制度来确保安全责任的落实,除上级政府要求建立的“教师值岗制”、“门卫保安制”外,学校层面还有“安全四负责制”(谁的岗位谁负责,即“一岗双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留学生谁负责)“安全工作例会制”“安全工作存档制”、“外来人员进校验证登记制”、“安全信息通报制”等。学生层面的安全制度有:

集体活动报批制。该制度规定班级(年级)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前,先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报校长室备案。

低段学生上下学接送交接制。该制度规定低年级学生上下学要有指定的家长接送,放学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划定区域等候,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交与无关人员。

放学留置制。为了方便学生放学后等候家长接送,并杜绝学生滞留在校门外等候家长的现象,学校专门设立留置教室,接纳这部分学生,实行统一管理。

上下课排队制。该制度规定“集体行动要排队”,学生出操、就餐、上课(指在操场或专用教室上课的)须先在班级教室外排好队,按预定的路线行进。

还有学生分年段错时就餐制、学生临时出校审批制、上课点名制,等等。 执行安全制度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 三是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开展“几个一”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简单,往往停留在口头警示,业性知识教育不够,更缺乏安全技能的训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班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演练、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了“几个一”教育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一个安全教育周。如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在 328日至41日的一周里,全校组织了一次安全避险教育动员,一次应急避险演练,一次安全宣传签名,每班还出了一期安全黑板报,观看了一场安全教育影片和安全图片展览。

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如发动全校教职员工排查消防安全隐患、校外交通安全隐患、学生租用“黑车”情况、校舍设施安全隐患。

一项安全主题教育班队活动。每学期各班都有针对某一安全主题的安全教育班队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

还有,诸如一份安全责任书、一份安全知识测试、一分钟安全教育课、一篇安全主题征文等,只要我们肯用心,定能想出“N个一”的安全教育活动。

四是深化安全教育,开展课题研究。

根据近期区校园安全工作会议提出的“教育再深入,重点再突出”要求,下一步,要开展安全教育的课题研究,用科研的思路深化安全教育,开展如征集“安全教育金点子”、安教育优质课评比等有关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

学校安全工作的核心是预防事故,预防事故的核心是积极预防和科学预防。墨菲定律指出:凡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总会出现。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对于学校安全工作,该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能少”,学校安全工作需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绝对不能心存侥幸。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有征兆的,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是任何事故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以避免的。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也无法取代实际操作层面每个人合格、高效的日常工作。

就学校安全的本职工作而言,绝大部分都是小事、简单的事。但是,坚持做小事就能成就大事,坚持做简单的事就能够创造奇迹。学生的安全就是最大的大事,学生的安全就是最伟大的奇迹。当今,学校安全教育就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d112c0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