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材料研读”教学研究

2022-03-25 21:02: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材料研读”教学研究》,欢迎阅读!
研读,教学研究,初中,教材,材料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材料研读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普及,初中历史部编版教材中与原人教版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时代的需求和课程的必然改革,也是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而设置。其中,材料研读是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栏目之一。材料研读能够开拓学生视野,辅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新课标教学内容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本文将针对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材料研读栏目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部编教材;材料研读;栏目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211-01

引言:当前流行在国内的高中历史教材版本并不唯一,各版本在内容呈现上基本一致,大师在栏目设置上却存在着差异。部编人教版又简称部编版,部编历史教材中的材料研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栏目,是编者从各类书籍、报刊以及文艺作品中延伸出的阅读材料,对课程的主体内容起到了非常好的补充和佐证作用。因此,教师加强对材料研读栏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知识。 一、材料研读中材料内容分类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材料研读中,根据呈现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 第一,文字类材料。文字材料是最常见的内容形式,在历史学习领域,文字能够表达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更直接的补充课本内容。比如说一些史学典籍的原文、专著、声明、宣言、文学作品、法律条文等等,都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第二,图片类材料。图片材料数量不多,但是由于直观性强,趣味性高,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比如说人物图片、货币图片、木星图片、书籍影印图等等。这些图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将真实的历史展示在学生眼前。

第三,数据类材料。数据类材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情况做出更清晰准确的认识,内容一目了然,且方便学生做出对比,能够对某些历史结论提供数据支持,更容易让学生信服。

二、材料研读栏目的作用

首先,该栏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旧版人教初中历史教材中,也设置了很多辅助栏目,比如说自由阅读卡、动脑筋等等。这些栏目的设置实际上比较的单一,趣味性较差,有的学生根本连看的兴趣都没有。而材料研读栏目的设置将扩展材料和问题一起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阅读之后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对材料的信息处理能力。

其次,该栏目较强的实用性。虽然材料研读栏目的材料类型有很多,但是大多数还是以实际史料为主,方便学生有较好的文言功底和思维能力,这些原始材料的引用对正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

再次,该栏目内容的延伸性。部编初中历史共有六册教科书,其内容包罗万象,不仅仅历史事件,还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上的方方面面。能够在历史书中从正文出现的,一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同样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受限于历史书容量和篇幅,无法从正文中展出。因此,材料研读栏目通过正文题注的方式,将更多的史料内容呈现出来,加深正文的可信度,同时给予学生一条崭新的线索,由学生自主探究和延伸需求,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最后,该栏目问题的紧密性。教师可以发现,经常会有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的情况。这些与材料紧密相连的问题,就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机会。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和思考,才能够从课程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掌握理解材料和正文的历史知识,也为学生在考试中的材料分析中奠定较好的基础。

三、材料研读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利用该栏目提升课堂参与度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


制给学生带来枯燥感和乏味感,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材料研读栏目,来优化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应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而材料研读栏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教师可以通过它来进行课堂导入,也可以开展情景教学,还可以设立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前充满各种问题和疑惑,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和课堂参与,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2.利用该栏目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材料研读栏目设置由材料和问题组成,这种形式与中考的题型十分相似。教师通过该栏目,可以带领学生充分研读史料,利用对史料的探究任务,改变讲授制教学,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而材料研读栏目中的史料,正好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再加上中考试卷中相关题型对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就使得该栏目的教学恰好契合中考历史解析题的需求。教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解题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分数打下基础。 3.利用该栏目促进学生吸收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课本教材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编写上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呈现出一个系统的编写,正文的知识点非常多,并且经过人多次加工,是历史的框架和概括。而料研读栏目中的材料,在知识点上虽然欠缺,却是对正文部分非常好的补充,来源于各种史料,没有经过人的多次加工,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增强学生的历史储备,激发了学生兴趣。 4.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道德水平

历史教学除了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之外,还需要注重两个层面的教育。一方面是学习技能,包括材料阅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材料研读的阅读和解析,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是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历史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同样具有育人功能。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国家、社会和民族意识,塑造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使他们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当代中学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教科书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凭据。料研读作为其中的重要栏目,在考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加强对材料研读的重视,合理利用该栏目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秦艺源. 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古代中外交往史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庄爱平.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以部编版《新文化运动》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5):74-75.

[3]熊金燕. 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太平天国运动若干问题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eb0468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