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钓者

2022-08-25 11:1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颂钓者》,欢迎阅读!
颂钓者

颂钓者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 满船空载月明归。

其一

这首诗,是船子和尚的一段禅偈,此诗偈虽然生动描写月夜垂钓的情景。但却也呈显禅诗意境深邃,韵味自然,值得大家共同来欣赏。

第一句“千尺丝纶直下垂”:从文字上虽是指在水深之处,抛下钓钩;长长的钓线笔直垂入江中,但是“长长的钓线笔直垂入江中”这是船子和尚本来的意思吗?当然不是。因为那样子就没有禅。禅师做的诗本不是纯粹为了欣赏和美学。禅师做的诗是谈禅,“禅”这个东西它是不能直接说的,直接说就不是禅。“千尺丝纶直下垂”是说在无始劫以来,人们生存活动的行为业习,因为受到无明的染著,以致在我们最初生命的演变过程中,就在我们心灵深处种下了罪恶、黑暗的种子。原来,船子和尚第一句说无始以来那些罪恶、黑暗的种子,就是“千尺丝纶”;“直下垂”就是垂到我们的身上来了。此即禅师以此意象表现禅家境界之深。

第二句“一波才动万波随”:江面上,一个水波才起,便牵引出万重的波光荡漾。由一波才动,万波马上相随,看到江面之广阔无垠。禅家藉由水波来隐喻尽管有这些无明、黑暗的种子,但是如果没有“外缘”的诱惑,这些种子也只是潜伏起来,不能够显发出来的。但只要一个念头生起,万念跟著俱起,不管是善是恶都是这个道理。其实禅宗不提具体东西,它提的叫“无念”,没有念头,什么都没有。因为你如果是要立一个念头来除去私心染著,你那个要想除去私心染著的念头就是一波,那个一波就是总祸根,因为一波才动万波随,念头是不可起来的。此外,一旦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任一根,被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所牵动,必然会产生无数烦恼、恶业的连锁反应,所以说“一波才动万波随”。

第三句“夜静水寒鱼不食”:时间随著江水,悄悄地流逝,在夜深人静之际,江面的水波复归于平静;江水沁凉,鱼儿也应已进入了梦乡。这是写景,其实禅家借景寄情,以“鱼”代表自己,就是主人翁的心王。对于外界的引诱,内心有如平静的夜空,有如无波的江水,已不受外境香饵牵引。此时,明鉴一切是如幻如化,怎会再起贪嗔痴念而染著呢?所以,禅宗是以无念为宗,心里什么都不染著就是它的宗旨。

第四句“满船空载月明归”:虽未得鱼,空船而回,却也载满了皎洁的月光,与我相伴同行。其实禅师意不在鱼而在人、法双泯,常寂常照的大用。我见、我所见既破,能所双忘,智如不二,当然是“无智亦无得”。勉强饶舌,下一转语:“满船空载月明归”,何妨“以无所得,得无所碍”!只要会得“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是空花”。那“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竹影拂阶尘不动,月华穿底水无痕”的本地风光即显露无遗!

此诗盛传于当时。宋代黄庭坚极爱此诗,曾倚曲音,歌成长短句: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

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重。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

在生命的过程中,芸芸众生都是垂钓者与被垂钓者:有的人垂钓情感,有的人追求权位名利,有的则希望充分实现自己。各有各的追求目标,各有各的生命意义。

古代任公子也是天天于会稽山东海鱼,一年未得,后终于钓出一条让浙江以东到苍悟以北好几个县民都能吃饱的巨鱼。姜太公渭水鱼,离水三寸,直到七十岁才钓得辅佐周文王安邦定国的


功业。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告白,虽未能求得功名利录,却钓得千古传诵的诗名。然而,禅师所追寻的却非世间的德业,而是生命真正的圆满!

虽然,众生皆有佛性,自性本自空寂;但是,由于无始劫以来,流浪生死轮回之大海,随波逐流,而波起波灭,又因无明盖覆、业习牵缠,自性的清光,总是黯而不彰。其实,人生种种,无非是自性的显现,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未曾与自性片刻相离。能以无所得的心来生活,不沾滞、不执著,便能与清净的自性相契。

若能求无所求,从容中道:钓得大鱼(遇值利根传人),有得鱼(人)的喜悦;空手而回,也有月色相随的空灵自在。

船子和尚有一派惬意洒脱的渔父家风:“不妨纶线不妨钩,只要钓轮得自由,掷即掷、收即收,无踪无迹乐悠悠。”他钓的却又是那么的认真,不但白天钓鱼,连晚上都投入了,即使空载明月,仍不气馁,一钓就是三十个春夏秋冬。“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当然,在这三十年中,他并非全是空钓的,如:一天,有位官人来问:“和尚整天做什么?”船子和尚竖起了船浆反问:“你会来吗?”官人回答:“不会。”船子和尚叹气的说:“桌拨清波,金鳞罕遇。”来的人是不够理想的接班,他只好“独倚兰挠入远滩”。”船子和尚有偈说:“三十年来坐钓台钩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诗中的“黄能”,是传说中的三只脚的鳖。那么他等什么样的锦鳞呢?“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此鱼寓指有根基能悟禅宗妙旨的传人。

上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道友道吾禅师到京口,遇夹山善会(805881)上堂说法不觉失笑。夹山下座后,请道吾慈悲:“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道吾不为说破,令他到华亭参船子禅师。夹山问:“这个人怎么样?”道吾说:“这个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你如果去参他,必须换衣前往”。夹山易装后直诣华亭。船子一见到他,就知道他是行者,便问:“大德住在什么寺?”夹山说:“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船子继续问道:“不似,似个什么?”夹山说:“不是目前法。船子问:“什么地方学来的?”夹山说:“非耳目之所到。”船子见是根器,可惜太聪明了,叹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夹山正准备开口回答,就被船子一桡打落水中。夹山好不容易上船,船子又说:“道!道!”夹山又想开口,船子禅师又一桡把他打落水中,夹山豁然大悟,乃点了三下头。船子禅师说:“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夹山于是问:“抛纶掷钓,师意如何?”船子和尚说:“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夹山接著说:“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船子见夹山已禅机顿悟,方说:“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夹山于是掩起耳朵。师为印证说:“如是!如是!”遂嘱咐他说:“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我三十年在药山,才明白这根本大事,你现在已得法,以后就不要住在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钁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船子首句话叫夹山不要住有,但又怕他执空,所以次句叫他亦不要住空,这是教人不住二边,并告诫夹山以后当作之事。夹山乃辞行,频频回顾。师知其不够坚定,遂唤:“阇黎!”夹山乃回首,师竖起桡子说:“汝将谓别有?”船子和尚便覆舟入水示寂以坚其信心。

有关船子和尚传法夹山善会之因缘,禅林中称为“船子得鳞”。鳞,指有金色鳞之鱼,比喻众中之大力者。而船子和尚传下来只是蓑衣一件,有词云:“问我生涯只是船。子孙各自赌机缘(参悟禅机)。不由地、不由天,除却蓑衣无可传。”“船”是指身体,“蓑衣”隐喻禅宗的传法衣钵。 船子和尚所留下的《渔父拨桌子》,是禅文化,也是渔文化,可惜全唐诗、全宋词皆未收入,幸蒙宋人吕益柔将之刻于上海枫泾海会诗石碑,方得传播此宗教经文于后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f6eddace2f0066f53322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