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律诗精选

2022-11-15 21: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律诗精选》,欢迎阅读!
律诗,杜甫,精选

一、诵读提示

先说读这五首诗的共同要求:

杜甫的律诗章法极其严格,都是以两联为一层,诵读时应根据诗的内容在两层之间作适当的停顿。凡内容明快、跳跃性不大者,停顿宜稍短;内容深沉、跳跃性较大者,停顿宜稍长,以求层次清楚,诗意显豁。

再说这首诗:诗的内容浅显易懂,难得的是,诗人一反往常沉郁的心态,显得开阔明朗而又轻松愉快,这是全诗的基调。要读得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因为诗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对一位极要好的朋友说的,是友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次:就全诗来说,后一层为主,前一层为;就各层来说,最后一句为主,前三句为次。“次〞是为“主〞蓄势的,突出“蓬门今始为君开〞和“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才能渲染主客之间喜悦、融洽的气氛。 二、整体感知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院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

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注家以为,“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此说有理。证明是,一年前,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有两位客人先后来看他:一位是旧


相识,偶尔过访;另一位是专程来访的远道客人。诗人为这两位朋友都写了诗,前者以?有客?为题,后者以?宾至?为题;再看诗的内容,也确实有“亲之〞和“敬之〞之别。而?客至?这首诗题下还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是老朋友之间偶尔过访,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至于崔明府其人,有的注家认为是杜甫的舅氏,大约是因为杜母姓崔的缘故;“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杜甫草堂属犀浦县(治所在成都西北),说不定就是犀浦县令,这个问题倒无关紧要。

这首诗前一层写诗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来访,表达了喜出望外之情;后一层写诗人仓促中只能以简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邻翁来陪饮,以尽宾主之欢,表现了诚朴、率真的态度,可见双方友情之深。 三、鉴赏要点 诗中的情致理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无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既无人来,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旬作铺垫,因为下旬说的就是“客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c8aa34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