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的成因及犯罪预防

2023-01-16 19:2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性恋的成因及犯罪预防》,欢迎阅读!
犯罪预防,成因,同性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性恋的成因及犯罪预防

作者:陈利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2

性变态都有一定的犯罪倾向,尤其以同性恋导致的犯罪比率最高,应当引起社会对同性恋这种独特的亚文化,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大因素探讨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分析了同性恋形成的原因和引发犯罪的主要类型,并针对其现实情况制定相应预防对策,希望能引起有关专家对同性恋与其引起的罪的关注。

关键词 性变态 同性恋 犯罪 预防 作者简介:陈利,辽宁警察学院侦查系。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255-02

性变态又称性倒错,是一种特殊的变态人格,也称性心理障碍或性颠倒,性变态种类很多,包括同性恋、异装癖、易性癖、露阴癖、窥阴癖、恋物癖、恋童癖、施虐癖、受虐癖、兽奸、乱伦和奸尸等,性变态异常者往往伴有明显的人格缺陷,由于不正常的性变态者性意识和性行为方式与主流社会文化相悖,使性变态者社会适应性较差,受到某种特殊刺激后,容易诱发违法犯罪的行为,一般来说,性变态都有一定的犯罪倾向,尤其以同性恋导致的犯罪比率最高,且社会危害非常严重。同性恋又称希腊恋,是性变态中最为常见者,指将性欲满足指向同一性别者。同性恋作为一种游离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具有它独特性。作为同性恋者,普遍存在着性别认同障碍,患有这种精神障碍的人,长期受到个人性别定位的困扰,诱发性别焦虑症,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在人类发展史上,同性恋的法律地位经历过复杂的变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社会,对它采取的态度各不相同。大多数国家中同性恋法律地位表现在,只要不违反双方自愿、不涉及未成年者和不在公共场所进行三项原则,同性性行为即可不受法律追究,换言之,法律已不再追究发生在两个成年者之间的自愿的、私下进行的同性性行为。但是,尽管同性恋的法律地位已极大地改变了,但由于作为亚文化群体的同性恋者,其性取向与主流社会文化相冲突,必然引发各种人际矛盾,进而引发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由于同性恋极易诱发违法犯罪,很多犯罪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同性恋与犯罪。本文试图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综合论述同性恋形成的原因,以为同性恋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一、关于同性恋形成的流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同性恋形成的原因,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做过大量研究,由此形成了生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大流派。同性恋形成理论也可归纳为先天说和后天说两大类,先天是指生理因素,后天是指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关于同性恋的生物因素

同性恋的生物学理论,主要从遗传角度研究同性恋的形成原因,认为同性恋是先天的生理因素造成的,胎儿出世时遗传基因(染色体)因素、激素水平(荷尔蒙因素)和脑结构因素等遗传因素,影响了同性恋倾向的形成。主张先天说科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理因素你的测定上,对同性恋关于遗传因素影响的最新研究引人注目,它通过对同卵双生兄弟和异卵双生兄弟中同性恋发生的比例得出结论,认为遗传因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同性恋倾向的形成。如1952年,科尔曼的一项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儿中,同性恋的共同发生率为100%,而异卵双生儿中,同性恋的共同发生率不足15% 关于遗传因素影响的最新研究证明,同姓恋男子同卵双生兄弟的57%、异卵双生兄弟的24%和一般兄弟的13%也同时是同性恋者;同性恋女子同卵双生姐妹的50%、异卵双生姐妹的16%和一般姐妹的13%也同时是同性恋者。因此,得出遗传因素部分的决定了同性恋倾向的结论。因此,同性恋同性恋的生物学理论还认为,同性恋既然是先天生理因素造成的,因此,其性取向是很难改变的。 (二)关于同性恋的心理因素

同性恋的心理学理论,主要着眼于同性恋的心理因素研究同性恋的成因,认为同性恋来源于人的各种性心理障碍,而各种性心理障碍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后天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影响,导致个体未完成社会化,从而形成游离于主流文化的性缺陷人格,其核心论点是认为导致同性恋倾向形成,是个体在后天的性别角色定向中,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异性恐怖心理,从而形成对同性的依恋。如弗洛伊德指出,每一个人在幼年成长当中,都要经历一系列性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口腔期(新生婴儿经常以食用、吸吮、咀嚼等行为获得满足)、肛门期(13岁的婴儿以大小便的排泄为获取快乐)和性器崇拜期(36岁的小孩以玩弄自己的性器官获得满足,这一时期男性儿童对其母亲发展恋母情结的潜意识感情,女孩则对父亲产生恋父情结)弗洛伊德又指出性器期及潜伏期的概念, 幼儿经历这些阶段如果未能顺畅适应,将影响其人格的发展与未来的行为类型,同性恋是性心理发展中某个阶段的抑制或停顿。主要包括口腔期(新生婴儿经常以食用、吸吮、咀嚼等行为获得满足)、肛门期(13岁的婴儿以大小便的排泄为获取快乐)和性器崇拜期(36岁的小孩以玩弄自己的性器官获得满足,这一时期男性儿童对其母亲发展恋母情结的潜意识感情,女孩则对父亲产生恋父情结)弗洛伊德又指出性器期及潜伏期的概念,如在性器崇拜期,缺少强有力的父爱,就会导致性倒错的同性恋倾向。如童年家庭环境、青春期经历、境遇性环境和特定同性恋环境造成的不同程度同性爱慕心理形成的因素等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这种观点,认为同性恋形成主要取决于早期的性经历,尤其是性朦胧期的首次性经验,如果父母性别角色发生倒错,就会使个体对性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867ac714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