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前景化在唐诗创作中的表现

2022-08-08 08:1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前景化在唐诗创作中的表现》,欢迎阅读!
唐诗,前景,创作,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前景化在唐诗创作中的表现

作者:李扬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3

要:本文通过运用西方文体观中的前景化理论对唐诗在多个层面上进行解析,以期突破静止描述、分类的体裁研究方式,从不同视角来欣赏前景化所带来的艺术美感,并为唐诗文学价值的解释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前景化;唐诗;文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4-0-01 一、引言

对于文体学基本理论及其对象和研究方法,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流派与西方各有偏重。中国传统意义上对文体的认识主要是对体裁及与体裁相关问题的阐发。借助于语言方法研究文体风格的西方文体学则在20世纪前半叶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文通过运用西方文体观中的前景化理论对唐诗在多个层面上进行解析,以期突破静止描述、分类的体裁研究方式,从这一角度来欣赏前景化所带来的美感,并为唐诗文学价值的解释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唐诗中语言运用的前景化解析

唐代是中国诗学的盛世,唐诗的艺术灵魂已经融入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泱泱华夏文化传承中的典范与精髓。下面我们就从构成唐诗文本的语音、语法、语义方面的偏离以及平行的角度对唐诗的前景化进行考察。 (一)语音偏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语言的交际功能,较少受表达的需要刻意考虑语音的节奏或韵律,而偏离常规的语音前景化在诗作中经常使用。从而在语义表达内容的基础上,额外产生出作品的音乐美。韵律是我国诗歌中不可缺少的艺术特征。声律是唐代近体诗与古体诗最明显的区别,平仄的运用不能任意,讲究平仄交替和句与句之间的黏对。例如李白的《送友人》双句句末均用平声韵,单句不用韵。句式为二二一二一二节奏,文学史是文学体裁和风格的演变史,其嬗变的外部原因归结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内在程式即是文体风格前景化的演变过程(马菊玲,2008)。唐代近体诗在韵律形式选择上与古体诗的灵活用韵规则相偏离,造成了在社会历史背景下与之前社会所接受的常规相违背的语音突出现象。这种偏离往往都关联到了作品的整体意义,从而形成了唐诗诗作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独特音乐美感。唐诗中也不乏篇幅较长的七古,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三十六句中九次换韵,声韵与诗情同步,相得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80953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