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日语》课程教学方式探索——以《新生活④叉夕 h》(开始新生活)为例

2022-12-12 05:5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综合日语》课程教学方式探索——以《新生活④叉夕 h》(开始新生活)为例 》,欢迎阅读!
新生活,日语,探索,课程,方式

《综合日语》课程教学方式探索——以《新生活④叉夕 h》(开始新生活)为例

作者:李 凝,卢茂君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2



李凝,卢茂君

(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北京100081

摘要:本稿以日语专业大二学生为授课对象,以《新生活のスタート》(开始新生活)为例,从教学目标、策略和意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方面对该课进行定位分析,并阐述了情景教学法、布置任务、教与学互动等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学生特点;教学法;教学目标;策略和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56-03

一、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名称为“综合日语”,有些学校也将其称为“日语精读”。该课程是为日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开设其他日语专业课程的基础。本门课程旨在启发学生对日语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日语的正确发音和语调,熟练应用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型,掌握基础日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所必需具备的基本语法知识,养成能用日语开口讲话和思维的习惯,能围绕日常生活的内容进行口译和笔译。一年级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养成用日语开口的习惯;二年级在继续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重视对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加深对语言对象国的了解,初步养成能用日语开口讲话和思维的习惯。目前教学对象为日语专业大二学生。

二、教材特色和学生特点

本门课使用的教材是《综合日语(修订版)》(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该教材是第一套中日两国从事日语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全面合作编写的面向中国大学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均有不少突破。《综合日语》(第三册)修订版前言对该教材的特色作了如下叙述:修订版保持了原教材的以下几个特色:即(1)关注语言的功能与意义;(2)关注语言的真实性;(3)关注文化因素;(4)关注故事情节;(5关注人物的个性;(6)关注中国人的特点;(7)关注学习过程;(8)关注日语学科的专业性。从授课对象来看,经过大一一年多的日语学习,大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日语基础。在已掌握的日语知识基础上,可以逐渐脱离大一尤其是大一上半学期以老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上课方式,在课上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这样对学生课下及今后的日语学习应该都会带来好的影响。所以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利用生活素材做辅助教材,并且要根据课文内容调整教学方式。

三、本门课的特点

刚开始学习语音和基础语法阶段,老师教授所占比例大些;当进入二年级时,需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探究型学习方法。逐渐演变成不以老师讲解为主,而以师生互动式探讨为主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老师多以


疑问句形式发话,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回答,并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充分学以致用,解决任务。突出语言实用性,从实际出发设置话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表达积极性。

本门课所运用的教学法具体如下:①情景教学法。创造日语使用环境,要求大家在课堂上都尽量用日语交流;②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以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③教与学互动。老师以问答形式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鼓励学生用日语提问或回答。问答方式尽量采用具有实际沟通意义的形式,如果机械性的句型训练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时,尽量让学生用日语表达自己身边的实事;④文化趣味法。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在扩充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加有趣味性的学习语言;⑤小测试。抽查听写单词,在初级阶段督促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⑥知识点串联。比如,将有关联性的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等。

四、案例分析—以《新生活のスタート》为例

1.对本课的定位分析。下面从教学目标、策略和意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几个方面对《新生活のスタート》(开始新生活)进行定位分析。首先从教学目标谈起,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知识目标:①规范标准的语音语调,单词和语法的习得;②能准确流利朗读单元一和单元二课文;③能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日语“ゼミ”(研讨班)一词。能力目标:①在日常日语会话中,培养学生依据会话场景及与听话人的关系灵活调整文体的能力。例如,课文中的会话例(例1)。例1:劉:三好さん、遅い、遅い。三好:でも、先生、まだ来てないでしょう。木村:さっき一度見えたのよ。ちょっと事務室にいらっしゃったけど…。レジュメは?三好:うん。夕べ遅くまでかかって、やっと…。劉:ちゃんとコピーしてきた?在研究讨论室里,“劉”、“三好”、“木村”均为大四学生,且属于同一老师的研讨班,彼此间比较熟悉。因此在发话时运用了「遅い、遅い」等简体形式。但在初次见面的留学生“王”出现后,三人所使用了敬体(「です」、「ます」体)和敬语(比如,「留学生の方」、「伺っております」)等,文体发生了变化(例(2))。例2:三好:はーい。どうぞ。王:あの、失礼します。吉田先生のゼミはこちらでしょうか。三好:はい、そうですけど…。王:わたくし、京華大学からの交換留学生で、王宇翔と申します。木村:ああ、今学期からいらっしゃった留学生の方ですね。先生から伺っております。さ、どうぞ。劉:王さん、お待ちしてました。劉芳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王:こちらこそ、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②能够表述与听话人具有共同的信息和认识,并能传达出亲密感(「ね」的使用)。例3:劉:きょうの発表、三好さんだったっけ?遅いね。木村:そうね。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复述和概括能力及对词语和事物特征的解释说明能力。情感目标:①理解并接受日语会话中的文体转换及敬语的使用。②关注中日大学在大学课程设计上的不同,理解日本大学课程设计特色,即「ゼミ(研讨班)」的存在。懂得正因为存在不同和差异,才更需要深入了解彼此,丰富生活。下面来看一下实施本课教学的策略和意识。策略与意识:①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②提示需要的信息;③避免教师单方面输入。教学重点:①正确朗读和书写本课单词,理解和应用本课句型;②会话中的文体转换;③掌握日本大学「ゼミ(研讨班)」的特点和存在意义。教学难点:培养集体讨论、思考问题意识2.教学法的实际运用。下面以《综合日语第三册》第二课《新生活のスタート》(开始新生活)为例,阐述上述教学法在实际中的运用。首先,让学生模拟会话中的场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结束后,让学生判断教材里会话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的文体,接着对会话内容进行提问(比如:三好さんが遅刻をしたのは、この日が初めてですか/ 三好さんはレジュメを用意してきましたか),并让学生尽量用日语回答。同时,由于会话中涉及到上册中学到的敬语内容(比如,「ちょっと事務室にいらっしゃったけど」、「…王宇翔と申します」、「…王さんがいらっしゃったのをきっかけに、もう一度勉強しようと思います」)(划线部分为敬语),在此对相关联的敬语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讲解句型语法时,利用PPT将内容以幻灯片形式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受到一些视觉上的刺激,保持并提高大脑的兴奋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实事进行造句。比如,在讲到「Nのことだから」、


「んじゃない」、「~わりには」时,让学生利用这些句型叙述自己或身边其他人的经历,结果出现了「先生のことだから、課題のレポートを出さなかったら、単位を絶対くれないと思う」、「最近勉強しすぎているんじゃない」、「私はたくさん食べるわりには太らない」等句子。给学生布置课题,即让学生模仿学过的会话,依据场景转换文体。比如,当几个熟悉的朋友正兴高采烈的用日语交谈时,素未谋面的外校日语专业学校或日本人来访时,应该如何应对。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口头发表等。这样,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等,既能巩固所学,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也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再次,为检验是否完成学习目标,以问答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比如,“在日语中,什么能够表述与听话人具有共同的信息和认识呢”。学生大脑会迅速搜集相关信息,比如有的学生回答语气助词「ね」、有的回答用句型「~じゃない」等。这样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到课堂,加深巩固学到的知识,以便在在遇到类似会话场景时,能加以运用。另外,对于单元二,运用这课提及的上课形式—「ゼミ(研讨班)」的形式,分组让学生轮读(日语的「輪読」)。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分了5 个组,而这部分内容共4个段落。笔者让其中的4 组负责4 个段落,分别负责朗读课文和翻译部分,余下的1 组准备问题,对其他4 组进行提问。而身为教师的笔者,则在学生朗读和翻译中出现问题时给予及时纠正,并讲解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等。同时让学生开动脑筋,探讨中日大学课程设计的不同及课程设计的利与弊。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二学生有了一定的日语基础,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上多让学生开动脑筋,逐渐培养学生用日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多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此外,不受课文内容的限制,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比如“ゼミ”研讨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修订版)》(第三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尹学义,等.日汉双语辞书编纂与日语教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张佩霞,王诗荣.多元化视角下的日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文集(5[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5]石田敏子.日本語教授法[M].大修館書店,1995.

[6]日本語教育学会.タスク日本語教授法[M].凡人社,199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2012 年度项目“中央财经大学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d4d1f1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