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2022-04-10 23:2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欢迎阅读!
专业人才,高素质,导向,培养,需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赵科理 傅伟军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与之相关联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则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培养模式,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素质 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自上世纪末实行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比例却不尽如人意。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却往往难以对此立即做出快速反应,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时期进行调整,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和高校供应量在职业、技能、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产生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再者,由于高校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的滞后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社会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简言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乐观,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现象。

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才培养注重的层面,而忽视综合素养及可持续性学习发展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技巧有余而后劲不足,适应有余而创新不足。(2)课程安排缺乏系统的考虑及科学的论证,教学计划陈旧,滞后于市场变化,甚至出现因人设课,因人设岗现象,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3)实习或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很多高校实践教学形同虚设或者走马观花,形式主义严重。(4)评估体系不健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仍然以考试分数为主,主要考查其理论知识或者记忆能力而忽视实践能力,对于毕业论文也因学生忙于升学求职而对论文或设计应付了事。②因此,亟待开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 优化专业培养模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完成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的人才的社会活动,③这种社会责任要求高等教育要以职业为导向,使学生能够得到更为良好全面的专业教育。因此,就专业能力培养而言,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教学方式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在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上,全校各专业公共课一致,同类型专业(比如农学类专业)公共基础课基本一致,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4902c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