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年味背后的文化内涵

2023-01-12 17:3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味年味背后的文化内涵》,欢迎阅读!
年味,文化内涵,品味,背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品味年味背后的文化内涵

作者:周丹平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07

每到春节,过年方式总会引发一波讨论。有人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有感觉,有人却说,朋友圈里晒年夜饭、微信群里拜年多么时尚,观影、旅游不比K歌、打牌更新鲜?不少人觉得,绿色安静的春节是一种新风尚;可也有人认为,听不见烟花爆竹声,总觉得年味淡了不少。

年味真的变淡了吗?那要看年味究竟是什么。如果把年味理解为进椒柏酒,饮桃汤,或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那年味确实淡了。但如果把年味理解成在微信群里拜年,看网络春晚、举家出游,那年味还不是照样浓厚。其实,这么多年来,从放炮到禁放从把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到微信红包,从年货市场上大包小裹到网上一站购齐……变了的只是具体的形式,喜庆、团圆、祥和的春节内核并没有变,我们真正的传统一直流淌在血液里、延续在精神中。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充满仪式感的节日。浓浓的年味需要形式和仪式,但年味的根在传统文化中,在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里。应该看到,很多形式、仪式都在年味淡了的感慨中一去不复返,但很多新的形式、新的仪式又随之而来。新年俗、旧年俗交相辉映而又各放异彩,成为春节期间的文化景观。不论如何变化,只要亲情的意义、家庭的价值,能在一年一年中不断积淀、延续,只要手机、电脑能让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就大可不必非要围炉夜话、全家守岁,非要纠结于内容之外的形式。



其实,人们感慨年味淡了,也未必是关注具体的形式变化,而是在留恋饺子、窗花、拜年等象征物和仪式感,是在珍视这些形式与仪式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核,以及这种文化如何能更好地积淀和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是从社会生活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脱离了生活环境的文化必然无法生长,传统文化要更好地传播,同样也必须生活化,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传统文化找到现代表达,是文化传统生生不息、文化血脉绵延相继的必由之路。这就意味着,传统节日的形式不能永远停留在昨天,不會永远是一种模式,其文化内涵会借助崭新的表现形式,演变成新的节庆习俗。在去除陋习的基础上,探索并不断完善文化传播的形式,使之符合现代人的思想要求和审美情趣,就能为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让传统节日更有生命力,让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之路更加宽广。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这正是春节文化的内核。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传承中留住记忆,在创新中感悟坚守——无论年俗等的形式怎么变化,我们对团聚、团圆、团结的坚守、追求和期待永不会变,而一个个人、一个个家的坚守、追求和期待,必将汇聚成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摘自《河北日报》

针对几乎每年都存在的关于过年方式以及年味的讨论,作者直接指出,若要看年味变没变,关键是看年味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春节和年味的核心并不是形式与仪式,而是形式与仪式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核。传统节日的形式不会一成不变,其文化内涵会借助崭新的表现形式,演变成新的节庆习俗,这反而能激发传统节日的生命力。结尾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进一步指出,无论年俗等形式如何变化,团聚、团圆、团结才是春节文化的内核,我们对它们的坚守、追求和期待,必将汇聚成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升华文章主旨的同时,亦启人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d762ea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