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docx

2022-12-12 18:3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docx》,欢迎阅读!
生序,东阳,课时,下册,教学设计

品求学之难,学成才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紧扣“有”“无”,体会宋濂勤学、顽强及殷殷期望。 2. 在对“有” “无”的探究中体悟本文鲜明的对比手法。 3. 品读材料,体会主观努力对于成才的关键作用。

教学重点:

紧扣“有” “无”,体会宋濂勤学、顽强及殷殷期望。 教学难点:

在对“有” “无”的探究中体悟本文鲜明的对比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

任务一:自读课文,合作学习,解决重点字词句的拼音和词义,疏通文意。 任务二:独立完成部分特殊语言现象的梳理。

任务三: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序”、宋濂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

现代版宋濂——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博士论文致谢(一)

初读少年宋濂求学之难

1. 少年宋濂读书遭遇到了哪些困难,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无”找到这些“无”,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回忆里的辛酸,边读边探讨“无"的背后所指。 无从致书以观一一无书(知识匮乏)

无硕师名人与游一一无师(师资短缺)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一一无温和态度 足肤敏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一一无交通工具路途艰难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编袍敝衣处其间一一无衣食之享生活艰苦 (二) “比”读同舍生、太学生之幸福

1. 宋濂当年的同学和如今的太学生呢,找一个字概括——有

2. 找到这些“有”,有感情的期读,读出作者的羡慕和惋惜,边读边探讨“有”的背后

指。

县官日有廉稍之供一一供给充足 父母岁有茂葛之遗一一物质无愁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一一环境优越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一一专职老师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一一藏书丰富(三)

1.

品读少年宋濂之“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找到克服艰难的句子,理解背后的有的顽强和毅力

无从致书以观一一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一一有毅力 无硕师名人与游一一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一有决心


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一一色愈恭,礼愈至。一一有礼仪

足肤破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一一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一一有忍耐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绵袍敝衣处其间一一略无慕艳意一一有定力

2. 学习的持久力能这么强大,最关键的可能是“有"什么,找出关键句来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一读书为乐,乐以忘忧

明确:精神上的富足和快乐,让他忘记了物质上的贫乏和艰苦(四) 深入课文,感受一句话里藏着不同的“有"与“无”

1. 前后对•照,比读当年的太学生之有无(感慨与欣慰)

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 总姑人生,说说如今宋濂之''",他人之“无”,(尤其关注反问句)

回首总结人生,宋濂说到了今天拥有的成就一一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他有没有在文中暗示其他人的“无” 一一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 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德成业精,乃是因为有专心,反之则无专心(五) 出人才?

一个人最眼难的抉择中,操纵看他的往往是隐秘的内在信念和力量。经过了突如其来的 多事情,经过了与英高窟朝朝暮暮的相处,我已经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枝条。 离开敦煌,就好像自己在待神上被连根砍断,就好像要和大地分离。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 需要我。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敦煌,顺从人生的必然以及我内心的意愿。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英高窟的守护人。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 旬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 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而 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 上的那个自我。

节选自考古学家、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六)

课堂小结

思辨探讨一一逆境出人才还是顺境

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每个人的天资都不一样,艰难困苦的环境可能磨蚀一个 的斗志,也可能打磨一个人的意志,人生在世成功的标准不一样,高度也不一样,但是有 一天我们应该明白,无论遭遇怎么样的客观环境,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主观努力,无论 你的借口看上去多么冠冕堂皇。 (七)作业基础性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第2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968b9e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