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七巧板游戏案例分析

2023-01-16 22:04: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大班七巧板游戏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七巧板,大班,案例分析,幼儿,游戏

一、案例背景

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七巧板游戏可以有效地让孩子掌握对形状和色彩的区分,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基于大班年龄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考虑到七巧板作为一个特色项目,把七巧板引入大班的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拼搭,处于自主积极状态,探索到一些关于七巧板的秘密,发展大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案例呈现及分析 画面一:

一天早上,幼儿们都陆陆续续到教室了,跟老师问好之后,他们都玩自己的游戏,有折纸、有玩泥塑,可在教室区域的一角,我发现七巧板游戏没有人选择,我走到区域角,拿起一块七巧板在手里边摇边问:有没有人想玩七巧板呀?小朋友们看了我一眼就继续玩积木、绘画……我有点心急了,问:有没有人想玩七巧板呀?这回他们连头都懒得转过来看我,我忙把涛涛拉过来说:涛涛,你来玩七巧游戏好吗?涛涛说:老师,怎么又是七巧板啊,我不想玩!我又拍了一下韵韵的肩膀,韵韵好像意识到我要让她玩七巧板,她看都没看我回答:老师啊,我也不想玩七巧板!”“为什么不想玩啊?韵韵抓抓脑袋说:七巧板没意思,没有什么好玩的,我已经都会拼了。我问她:你真的都会拼了吗?她迟疑了一下,我接着问她:那你知道七巧板是怎么来的吗?她听了我这么说顿时很好奇,抓着我的手问:怎么来的呀?怎么来的呀?其他玩游戏的幼儿听到我们的对话,也凑过耳朵听了,他们很好奇,我暗暗地想:原来大家都想知道七巧板是怎么来的。等他们安静下来后,我就讲了七巧板的来历: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七巧板中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数目不多,却能拼出很多种图形,如能拼出从09的十个数字,或拼音字母,也能拼出几何图形、动物、建筑物……听了七巧板的'来历后,小朋友们都觉得很神奇,都你一句我一句地发表看法。看到这场面,我想,再次激发幼儿玩七巧板兴趣的成功率有一小半了。 分析:七巧板游戏从大班第一学期就开始玩,到第二学期我班幼儿对它已经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大家都不愿玩七巧板游戏,是否到了该终结七巧板游戏的时候了呢?如果总是一看到孩子不想玩某个游戏,就立即开设别的新游戏,就只会导致游戏情节停滞不前,幼儿游戏兴趣不稳定。难道七巧板游戏真的无法产生有价值的新的生成点了吗?如果结合一些实例,利用幼儿的作品再增加一些游戏情节,使游戏赋予情景性,那么会不会重新激起幼儿对七巧板游戏的热情和愿望呢?我决定试一试。

措施:平时在评价幼儿七巧板的时候,老师经常看看幼儿拼得怎么样,但这次,我请幼儿到上面展示作品,然后让其他幼儿观看。进行评价时,我请幼儿自己介绍,之所以让幼儿自己研究这七巧板,是想让他们更多地自己体会、了解七巧板的神奇之处。我决定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七块板,当然不可能用木板,孩子们没有这个能力用木板,我和小朋友一番激烈讨论,终于有结果了:纸板


画面二:

第二天,小朋友手里都拿着纸板,我特意走到涛涛和韵韵身边问他们:怎么样,七巧板神奇吗?他们俩连忙点着头说:恩,真的很神气呢。我暗暗地笑了一下。等我走到区域角的时候发现椅子上悄悄坐了两位小朋友:杨杨和晨晨,我留意观察了一下,发现杨杨想拿纸板又不想拿,我走上前问:怎么了,会制作吗?杨杨挠挠头:好像会哦。我跟他们说:你们先自己尝试制作,遇到不会的再问老师。杨杨点点头,这时晨晨对我说:老师,制作这个绝对没问题。晨晨是我们班既乖又很聪明的孩子,听他这口气,我想他肯定能完成,我说: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成功的。果然,到晨间游戏快要结束的时候,晨晨拉着我的手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惊喜,由于我说得太大声了,其他幼儿都转过头来问:什么惊喜啊?晨晨插着腰,偷偷笑了一下说:你们想看吗?小朋友们一边喊一边挥手说:当然想。可爱的晨晨还以变魔术的语气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哇,真漂亮,底下传来一片哇哇哇的声音,小朋友看到了晨晨做的七巧板都夸他真能干,看到小朋友气氛这么高涨,我在边上拍着手说:晨晨真棒,你终于成功啦!看到这一幕后,小朋友都议论纷纷,韵韵说:我明天一定要制作一个比他更好看的。 分析:利用幼儿完成的作品,增加了游戏情节,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适时调整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以前幼儿玩七巧板局限于拼动物,这次我提供了一套有趣的图片唐图动物图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拼七巧板的兴趣。 三、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的拓展不是无止境的,结束原有游戏或主题的理由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幼儿对原有的游戏料不再感兴趣,甚至表现出粗野行动破坏材料。这种排斥和破坏的现象,意味着幼儿已厌倦旧有的题材或环境布置,他们需要新的材料、新的构想满足游戏欲望。 从玩七巧板游戏的无人问津,到大家都玩,七巧板游戏经过了不断完善和调整。通过观察,我理解了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对幼儿的游戏水平做出了正确判断。区域活动中提供的材料本身不一定吸引幼儿,但其功用可能吸引幼儿。 教师要充分挖掘七巧板更深层的内容,让幼儿更主动接触这项益智游戏,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一个比较适宜的时机引发了孩子新的思考,激活了孩子的经验和思维,让七巧板游戏自然延伸、转化、衍生出了新的内容,发挥了其更大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d06524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