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74988

2022-05-06 13:2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词解释74988》,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74988

精品文档

二、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 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它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个年龄阶段上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简而言之,它所研究的是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2年龄特征 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中与一定阶段的年龄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一般(有普遍性)的心理特征,称为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5.最近发展区 :儿童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或者差异,这就称为最近发展区。

6.维列鲁学派 :又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是由前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和他的学生列昂节夫、鲁利亚为代表而形成的前苏联一个较大的心理学派别。他们认为,个体心理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7.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而班杜拉认为,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

8.平衡化:主体和客体间、机体和外界间、同化和顺应机能间不断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过程,从而保证了儿童与环境间有效的相互作用。

9.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10.顺应:内部图式通过改变以适应外部现实的过程。 11.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12.客体永存性 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13.自我中心主义 指婴儿在判断和行为中有受自己的需要与感情的强烈影响的倾向。 14、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或某几个年龄段的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和比较 15纵向研究:在一段时期内对同一个(些)人进行系统研究

16聚合交叉设计:通过连续的横断样本研究或纵向样本研究收集数据,同时考察纵向与横向发展。

17带群效应:代群效应是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也就是说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18、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同样的成绩反复出现,引起定向反射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就是习惯化。

去习惯化: 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为“去习惯化” 19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0陌生人焦虑 :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焦虑。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21、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22、他律道德阶段:在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所给予的,而不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来制订或改变。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抱极端态度,或者是好的,或者是坏的,认为“公正就是服从权威”,按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判断行为的好坏完全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23、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侵犯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

24、亲社会行为:指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捐助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谦让,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亲社会行为又称向社会行为、利他行为。

25性别角色标准: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

26 社会性认知: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27观点采择 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28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期定义为一个人形成同一性的关键期,并且认为青少年经历了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心理冲突。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29心理的延缓偿付期:开始步入成年期的青年,虽然他们已经应该而且有能力承担诸多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他们在作出某种决断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局面,以尽可能地满足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在延缓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同时,青年学习并实践种种角色,以掌握各种本领。由于确立自我同一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青年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青年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3欢迎下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3ad96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