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魏晋玄学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022-08-02 23:33: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魏晋玄学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欢迎阅读!
玄学,魏晋,及其,影响,文学

浅论魏晋玄学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每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其主流的哲学思想。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哲学本身不创造生产力,但是主流哲学却是整个社会运作的基础,统治者正是在自己认可的哲学指导下制定政策、统治国家。具体到每一个人,也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它不一定会像主流哲学那样被书面化、被宣扬,它往往存在于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之中。

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哲学,积极入世,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逃名避世,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视隐逸为人生最高境界。但是,从时间的长短来看,特别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几乎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这与统治者的阶级利益以及儒家自身的改良有关。然而,有一个时代却是例外,儒学衰微而道家崛起了,这就是同样动乱的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的战乱,让文人们感到儒学的无力,他们为自己所信仰的学说而困惑,人们需要一种更适合当下环境的思想来给人慰藉和力量。人们想到了同样产生于战乱之中的道学。在这样的时代,避世也许才能获取平静的内心,甚至才能保住生命。但儒道两家有太多思想是相抵牾的,那些上层士大夫,既想标榜自己为老庄的弟子,却又舍不得真正摒弃名利物质,实现庄子的“任逍遥”,这就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却又恰好成为了玄学产生的必要因素。

我们往往有个误区,认为玄学就是老庄哲学。其实,这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玄学,一般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的思潮,它源于先秦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原始道家,是老庄哲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变异。魏晋玄学既标榜信奉老庄哲学,但也把孔子奉为圣人。何晏是早期重要的玄学家,他采取了一种调和折中的手段,认为老子的观点与孔子一致,所以都是圣人。王弼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从“有”“无”的观点入手,认为孔子不谈“无”是与老子的“无”相互补充,同样是高明的圣人。这些玄学家看到了孔子圣人地位一时难以动摇,便采取了迂回篡饰的手法,把老庄学说中的精髓灌输到经学中去。

魏晋玄学我们称之为“新道家”,新道家并不是要完全推翻孔子,他们需要借助孔子来为老庄哲学的经典性正名。而且,统治者需要儒学中的“忠孝”和等级制度来维系政体的稳定。那么,玄学中必然保留了儒学的某些成分。这就决定了,玄学是一种以老庄哲学为根基并调和了某些儒学内容的新哲学,它是儒道融合的产物。

魏晋玄学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当作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作为自己的本体。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易经》和《论语》,把儒道调和起来,认为名教是,自然是,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


一致的。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以得意忘言为方法。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 ,王弼、郭象等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玄学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形而上学,形而上简单来说既是抽象出来的意思,玄学也便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说和发展。 而就其盛行时代玄学亦可称其为魏晋玄学,玄学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这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魏晋说白了就是三国演义那段时间,我们看着三国鼎立一会你打我,一会我打你的。要是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可想而之,人们及当时的知识分子无不时刻存在朝不保夕的感觉,所以谈学说易成为在当时社会茶余饭后的主要活动,以此来暂时达到精神世界的满足,回避如此残酷的现实。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玄学的特色:隋唐精神,魏晋风骨。这两方面原因加在一起,注定玄学,既带有神秘深奥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满足精神世界慰藉心灵的作用。

了解了魏晋玄学的特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它对文人及其作品所起的作用了。这里,我们先论述一下哲学文学的关系。哲学听起来很深奥,文学就亲近很多。实际上,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包含着作者的哲思。只有有哲学立场的文学作品,才有灵魂。

就在魏晋当朝,受玄学影响的文人有很多,陶渊明应该是首屈一指的。无论是他的人生选择,还是他的人格以及作品风格,都透着玄学的光芒。他爱酒,爱自由,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几次做官,几次归隐。他写《桃花源记》,为我们勾画理想的归宿。处处都展现出高扬个性,追求自由意志的理想。

魏晋竹林七贤中三个最重要的人物——阮籍、嵇康、刘伶,也都是深受玄学影响的文人,不得不提。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得意时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谓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比起阮籍,嵇康更为狷介。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嵇康还曾公开宣称“非汤武而薄周孔”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他也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最后,为救友人,遭奸人所害,临刑之前还抚上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虽然,因为政治原因,他只活了40岁,但在中国养生学史上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总结成一句即为“越名教而任自然”,可见玄学对他思想影响的深刻。

刘伶好酒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在政治上强调无为而治,最后以无能被罢免。他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这些行为在今天,也许都是不能被接受的,但是在当时的文人中,确是大家所推


崇和效仿的榜样,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魏晋风度”。那为一杯酒放弃生后名的率真,闻美人殁而往吊之的坦荡,裸形体而法自然的放浪,一任狂澜既倒宠辱不惊的淡定,是处不拘小节的自然,处世维艰幽默对之的旷达。这一切的至情至性无不让我们深深震撼和景仰。中国文化史上鲜有如此放旷自然的生命,错过魏晋,儒,释,道,各自成型,中国的文人们再不用效穷途之哭。错过魏晋,经世匡政重走正道,中国诗篇里再也没有陶潜悠然菊花香。错过魏晋,义理成风,规矩长存,中国名士们再也不敢纵酒狂歌,散发山阿,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这一切都如千余年前在洛阳东市刑场上,嵇康奏响的广陵散一样,都是千古绝响。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除了对魏晋当朝,玄学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一样不可忽视。宋代苏轼,应该是一个典型。苏轼的旷达、飘逸显然受到了玄学的影响。遇到那么多挫折,他都能在心中去化解,吟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唐代李白,虽是积极入世的代表,但当其仕途受挫时,他亦拿起了玄学来安慰自己,疾呼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即使到今天,当我们遇到窘境,我们也会拿起玄学作甲胄来保护和安慰自己:“名利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万事看淡一点,心里就舒服了”等等。可见,这种哲学思想具有强大的继承性和影响力。

魏晋玄学的兴盛是有其特定历史环境的,而这个战乱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它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在具体的言行上去模仿应该说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我们应该抓住的是魏晋玄学最闪光的部分,即张扬个性、追求自由意志,这是对人性的尊崇。从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来看,是使文学作品有张力、有风格、有灵魂的重要因素。从塑造人格来看,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有风度的人,做真实的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e029d433d4b14e852468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