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育人”体系构建的机制研析

2023-02-17 13:1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心理育人”体系构建的机制研析》,欢迎阅读!
研析,育人,构建,机制,体系

高校心理育人体系构建的机制研析

[摘 要]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是三全育人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关键核心。在深入理解把握心理育人体系内涵基础之上,通过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全覆盖、教育实践活动品牌化、咨询服务人性化、风险预防干预无缝化、平台保障一体化五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机制是应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构建中面临的困境,牢牢把握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话语权的前提。 [关键词] 心理育人;内涵;机制;路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激发受教育主体(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培育其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心理品质,促进受教育主体保持身心健康,和谐而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发挥着如同空气般的看似无用实乃大用的无用之用功效。回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脉络,梳理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系列文件(详见图一:相关文件汇总),可以发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历经多重观念交锋与理念更迭,不仅打破了最初的心理咨询窠臼与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藩篱,而且还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讨论进阶到了十大育人体系中心理育人构建。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

01.],列宁则更加鲜明地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列宁选集》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2页。],新时代赋予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目标、新任务、新使命,而当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境遇并非十分明朗,学术界对这一领域展开的理论研究存在拓展空间,迫切需要进一步厘清其内涵、剖析其构建机制、探寻其落地生根的路径。 概念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学术探索的成果”[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在深入理解把握心理育人体系内涵基础之上,梳理清楚心理育人体系构建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认清现实、明确要求,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以注重精准施策应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构建中面临的困境,牢牢把握其在高校思想政教育领域内的话语权。

一、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全覆盖机制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境遇喜忧参半,一方面,越来越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教育问题,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精准施策逐步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安排(学分、课时、内容、师资、方法等),取得良好成效。当然也毋庸讳言,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并未找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定位,课堂及课程知识供给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之间匹配度欠佳,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知识摄入渠道,大学生缺乏辨析接收能力,导致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全覆盖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途径等方面入手,规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构建课堂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慕课等多元化、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课程体系。以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思想性与服务性相结合四维统一原则指导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全覆盖。 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人性化机制

首先,所有在校大学生均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预约平台,根据个人求助意愿在平台信息公开区域挑选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并进行咨询配对。其次,配对成功进入咨询前期环节,咨询师根据求助者基础信息展开针对性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建立求助者初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再次,咨询师一对一服务,根据对求助者进行的信息收集、诊断,协商定制匹配程度较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案;第四,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需要打破咨询窠臼,做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统一,取得求助者信任并建立友好的咨询关系。最后,咨询关系结束后,建


立健全每一位求助者的心理咨询记录,并及时进行归档。定期追踪,了解来访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必要关注并及时进行随访,巩固咨询效果。人性化服务贯穿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询服务的始终,沁入来访学生的心脾。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全过程、全方位中全教育、服务及咨询师自觉落实人性化机制。 三、构建高校心理健康风险预防干预无缝化机制

首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库、心理健康风险预防干预档案库。坚持每年新生入学后及时展开全范围心理普查,根据测评结果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库。对普测中发现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建立心理健康风险预防干预档案库,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梳理心理健康风险预防干预脉络,织就五级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网络。(详见图一: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组织结构)再次,构建心理疾病预防体系和高危人群预警、善后及转介诊疗机制。构建从宿舍班级班主任辅导员学院学校家庭医院环环相扣的八级预防体系。做到快速反应,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转介到相关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就诊,提升心理干预的专业化水平。总之,层层预防网络明确职责与分工,各司其职,真正实现心理健康风险预防干预零缝对接。

图一: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组织结构

四、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保障一体化机制

保障一:线下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心理咨询平台、心理素质实践训练平台三线合一,相互融合统筹兼顾,打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线下平台保障一体化机制。首先,亮明课堂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阵地身份。其次,重视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软硬件双重保障。再次,凸显心理素质实践训练平台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的辅助作用。保障二:线上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包括三个子平台:一是知识心理健康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根据需要,随时翻阅学习各类心理健康知识,了解面对各类心理问题的应对技巧与方法;二是心理咨询及预约平台。在该平台可实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线上互动咨询交流,咨询师可在线上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心理互动体验平台。在这里可以观看心理电影,或进行心理自助检测……保障三:转介诊疗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转介诊疗平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同频共振,形成强大合力,实现高校心理育人目标。畅通家——学校——医院合作渠道,加强与当地知名精神卫生诊疗机构合作,利用好这些专业、优质的社会医疗资源,争取签订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协议,聘请医院相关专家定期进校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并转介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医疗机构接收诊疗。

五、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品牌化机制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择业、情感交往、价值取舍、理想信念等教学内容与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心理育人价值。树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品牌意识,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品牌化长效机制,分阶段、分目标打造具有科学化实施、管理方案,在学生中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比如:为适应大学生活而展开的“920就爱你迎新活动,引导大一新生爱上自己的大学、校园、同学、老师,帮助他们尽快脱离心理断乳期。进入大二,渐渐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心理处于新鲜期,类似“525我就是我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品牌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模拟实践平台,厘清自身实力与梦想实现之间的距离,继而为自己设计精准合理的追梦方案。面对心理迷茫期的大三学生,通过模拟招聘大赛提供的模拟就业面试环境,利于他们在模拟体验中定位职业需求,增强自身知识及综合素质能力储备,在实践过程中摆脱心理迷茫,达到自身供给与职业需求的平衡统一。即将离校的大四学生正处于心理转折期,来自母校的扬帆起航毕业典礼等殷切祝福类品牌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497add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