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效

2022-10-06 16:40: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效》,欢迎阅读!
术学院,专业建设,深圳,成效,示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形成鲜明个性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10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紧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个核心,结合本专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特点,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基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初步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典型模式。

1“教学工场”模式

该模式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按照企业生产线的标准和流程,组建由“车间”“部门”构成的工场式教学环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计、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真题真做。其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学习训练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一致。

2“双证融通”模式

该模式是针对企业对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专门化要求,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职业岗位等级证书和行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职业等级证书和技术标准组织教学。其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的一致,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

3.“创作工作室”模式

该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与创意设计企业合作建立“创作工作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发教学内容,学生作品直接融入社会。其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订单套餐式”模式

该模式是根据订单企业的用人要求,把企业的岗位综合素质、技术标准吸收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套餐式的教学计划

5.“四中心”模式

该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为目标,将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实务技能、工作流程、热点问题引入课程,“以案例、实务、流程、问题”



1


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其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一致。

6. “PEB”模式

该模式是商务英语专业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以实践(Practice)为核心、英语English)为主线、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经典模式。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引进英国NVQ评估方法,建立多元化的高职外语教学评估体系,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管和控制。

(二)课程改革与建设:精品课程成果丰硕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学院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在全国同类院校名列前矛。各重点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探索构建了以行动导向为目标的新型的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与建设有序展开。

1.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设计课程体系,力求体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和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内涵,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

1“工艺流程进阶式”课程体系

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于职业岗位的工艺流程和程序化特征突出的专业,按照各工艺流程的需要设置和排序专业主干课程。其基本特征是各主干课程设置与工艺流程各阶段的技能要求相一致,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生产实际。

2“典型产品制作贯穿式”课程体系

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于以产品设计制作为主的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制作能力为主线,以真实的典型产品制作为载体开发课程。其基本特征是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类产品的制作训练项目,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即获得该专业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能力。

3“课证一体型”课程体系

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或企业认证标准,按照岗位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及企业认证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置专业主干

2


课程。其突出特点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即可顺利考取相应证书。

4“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于以实务技能应用为主的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突出特点是,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灵活性,为个性学习需要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2.课程建设:科学管理、有序展开

——制定规划,推动课程开发建设有序进行。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深职院[2006]77号文),制订了《课程体系开发指南》,提出“稳定一批、优化一批、探索一批”的课程建设思路,形成了“三阶段、四环节” 的课程开发原则及12个课程开发方案的标准文件,确定5年课程建设目标,将校级平台课程、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作为建设重点,并明确各级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标准。各二级学院制订本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并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师,动课程建设的有序进行。

——明确课程建设与管理主体的责权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成效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营造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氛围。例如,确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责权利,整合课程建设力量;将课程建设成绩纳入人事制度考核,作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重奖课程建设成果,调动各方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课程开发建设的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一是聘请校内外课程专家“讲课程”,转变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理念。二是围绕课程建设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如请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介绍课程开发方法和经验;“说课”作为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式,不仅制订了“说课”标准,还经常聘请金牌教师进行“说课”示范。

——制订相关文件,规范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学院按“六步选拔淘汰法”确定精品课程。第12步选拔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确定推荐到校级参评的课程;第36步选拔由校级组织进行,第3步选拔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第4选拔入校级精品建设课程,5步选拔校级精品课程,6步选拔申报省级、家精品课程。每一次选拔之间有一段间歇期,12步淘汰的课程还可以复活,

3


直接参加第3步选拔。

(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我们除积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较成功的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外,还根据课程内容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富有个性的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代表性的方法有:

“问题教学法”把教学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探究解决问题的假设——形成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城市园林专业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核心内容设计成若干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分成4-6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出解决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演讲,通过相互提问、讨论、教师点评等过程,完成课程教学。

“核心实例贯串教学法”一门课程以一个规模较大的、有实用价值的典型实例为引导,以实例设计和涉及到的问题为线索,展开课程内容。核心实例贯串全课程,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设计、规划或改进的实践,以保证学生形成较系统的业务能力或技能。例如,“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围绕制定“南美某咖啡生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市场环境分析报告”而展开,完成“发现国际营销机会——进行营销规划——设计4P营销组合——制定营销方案”四个步骤,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达到使学生系统地学会国际市场营销业务的目的。

3P一体化”教学法。Principle(原理)Practice(实践)Product(产品)集为一体,贯穿于一门课的“教、学、做”中。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后,根据这一课程的核心知识,选择一个项目将其做出“产品”来。这种方法以理论教学为开端,以实践训练为重心,以消化吸收、制作产品为目的,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用一致。例如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成立“公司”,设立“生产技术部”“产品研发部”“产品营销部”,学生担任部门经理,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制作产品并销售,产品设计、生产、包装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每年制作的产品都参加历届“深圳国际食品博览会” ,受到国内食品同行专家的高度赞扬。

4


这些教学方法集实践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于一体,构建了一个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相关的职业劳动过程、职业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空间具有一致性,效果良好。

(四)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国际化视野、技兼于道 1.“双师工程”: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加大对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除了引进双师型骨干教师外,学院主要通过教师下企业全脱产顶岗实践、短期培训和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大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目前学院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2%二是从行业企业中大量聘请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示范校建设期内,学院聘请的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达到6.03万学时,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65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各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已基本形成“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2.“国际化工程”:逐步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示范校建设期内,学院投入1200余万元,先后选派152名专业教师到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专业或课程开发进修学习。这些教师不仅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且引发了其他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团队、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团队、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师团队,赴德国学习后逐步形成了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3.“名师工程”: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

学院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激励措施,通过正式调入、自我培养、柔性引进、活聘用等途径,加大对高层次专家团队、高层次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如学院引进的商务英语高层次专家团队由过家鼎等三位国内语言学界的资深专家组成;港口与航运管理高层次专家团队由周天麟等三位分别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知名人士组成。此外,学院还引进了包括TCL集团副总裁闫晓林先生等著名企业家、中国农业大学赵梁军教授等高校专家、Piers Fluker 等境外著名专

5


家。同时,学院还特别重视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培养了诸如朱光力、窦志铭等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

4.大学精神:“技兼于道”

最好的高技能人才一定是德才兼备的人才,高超的技艺获得的是高超的境界,即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近几年,学院特别注重培养教师在职业实践中养成一种“技兼于道”的高职教师的大学精神。学院教师全面开展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示范校建设期间先后邀请了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庞元正等十多名著名专家、学者到校作辅导报告。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服务、义工社团和智力支援等,在汶川地震以及其他帮扶救灾工作中的表现令人感动。

(五)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多元化、规范化

示范校建设期内,通过企业捐赠、校企共建、政府投入、学院自筹等途径,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在完成东、西、北三个校区的总体规划和各专业布局定位的基础上,校内实训基地的场地与功能进行了重新规划,并对各实训室的建设规划进行了论证。目前,校内实训中心建筑面积达13.3万平方米,共有35个实训室(178分室)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4.7611亿元(比预期目标超出7610万元)东、西、北三个校区实训室的基本布局是:东校区以应用技术类专业为主,西校区以创意设计类专业为主,北校区以应用文科类专业和医学技术类专业为主。

2.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

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捐赠设备,校企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共享师资、技术、设备等资源,化用企业制度和文化。各重点建设专业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建设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特色逐步显现,目前各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平均达到82.8%

3.顶岗实习管理卓有成效

为了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学院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方式,制订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外(顶岗)实习教学规范》,各专业也健全了相关监管及



6


考核制度,并且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方式,其中主要有:

六制度一标准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微电子技术方向率先探索实践并逐步在校内推广的注重过程管理和考核标准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六制度”是指企业导师制(企业一位技术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导师,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责任教师制(学院一位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学习任务)、企业周报制(企业导师每周向学院通报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学生周记制(学生每周完成一篇实习周记交责任教师)周会制(学生每周在企业的项目周会上汇报工作进展)、节点考核制(企业导师在项目关键节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一标准”是指成绩评定标准(考勤占15%,工作态度占10%,任务量占40%,顶岗实习总结15%,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占20%,由企业导师和责任教师共同评定)

12--8三阶段1234全过程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由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率先实践探索形成的管理方式。其主要做法是,专业与行业协会共同举办顶岗实习双选会,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岗位,并与学生就业对接,效化解了顶岗实习岗位的供需矛盾,很好地解决了实习与就业的矛盾。具体来说,“12--8三阶段”是指顶岗实习分为“12周、4周、8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周,学生通过双选会确定实习岗位后连续在企业相关岗位实习,中途不更换企业;第二阶段4周,学生和企业重新互相选择确定实习岗位;第三阶段8周,学生进入实际就业阶段。1234全过程”管理是指“一个要求”,即按企业在编员工管理要求学生;“双元制指导”,即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三项任务”,即完成工作日记、实习总结、毕业设计;“四项考核内容”,即工作日记、实习总结、专业指导教师评语、兼职指导教师评语。

四、服务区域经济,引领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

高职教育的突出使命主要就是通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来服务社会,首先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区域经济不同于行政区域概念,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域概念,因此要从“本市”辐射出去,服务于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示范性高职院校更应对全国高职教育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学院近三年来将社会服务范围和区域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7


(一)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素养;术应用能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

1近三年来,累计为社会经济建设一线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16104名,2007届、2008届和200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达到98.64%98.67 %96.82%,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和行业企业的好评。

2学院通过“基层就业百万奖励基金”鼓励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及参加“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和“村官计划”。今年,学院已有430人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86人报名参加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计划。

3学院出台《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大学生创业百万资助基金”,对立志自主创业的学生团队和个人进行扶持和资助;目前正在建立大学生创意创业园,已经有250多个学生项目报名申请,有28人完成工商项目注册。

(二)改革理念与办学经验辐射全国

学院以提升软实力为重点帮助对口支援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依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面向全国开展师资培训,重点提高兄弟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课程开发建设水平,同时还通过派出干部、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任职、接收兄弟院校教师来校挂职锻炼等方式,传播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办学经验。

——对口支援院校的数量多、覆盖面广。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新增对口支援高职院校20所(累计达到25所,达到预期目标),新增对口支援中职院校33所(累计达到168所,比预期目标超出3所)。对口支援院校主要分布在广西、陕西、贵州、甘肃、云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10多个省、自治区。

——师资培训和对口支援服务全面落实。一是依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资培训基地”举办了72期师资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高职教育理念、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为全国31省(市、自治区)650多所职业院校培训骨干教师8200余人。二是为对口支援院校举办15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教学管理干部研修班,共培训教师及管理干部1983人;接收了29名管理干部来学院挂职锻炼。三是派出3名干部、26批专业骨干教师赴对口支援院校任职指导。四是与对口支援院校联合培养学生1603人,比



8


预期目标超出803人。

(三)横向研发项目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071月至20098月,学院获得的校企合作的横向研发项目达359项、到账经费达4587.96万元,远远超过2001年至20066年的总和(2001年至2006年学院获得的横向项目267项、到账经费1410.53万元);至2009年度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达到4316.18万元(比预期目标超出1316.18万元)

(四)专利授权及成果转让的效益显著

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大幅增长,并且实现了部分成果、专利转让。20071月至20096月,学院申请各类专利224项、获得授权116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是学院2006年以前13年总和的2倍多2006年以前学院申请各类专利108项、获得授32项)。同时,学院积极促进科研项目与市场的对接,20082009年部分老师的专利与成果成功转让,实现了学院专利、成果转让的零突破。

(五)技术服务形式丰富多彩

1、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示范校建设期内,学院4个职业资格鉴定(认证)机构积极引进、开发职业资格鉴定与认证项目(工种),项目(工种)数量目前累计达到186个(比预期目标超出10个);举办了涉及83个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班563个,共培训人员48816人次,组织了国家、省和市各级各类技能鉴定与认证93315人次。技能培训鉴定与认证总人次142131,其中200869853人次,比预期目标超出19853人次。

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学院先后派出1000余名学生和30余名教师到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湖南省新晃县、广东省河源市和肇庆市等地开展讲座、技术咨询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使 3000余名当地农民或基层技术员直接受益。

3、实施大学生“回炉”教育培训计划,提升其就业能力。32548人次毕业生来学院参加中高级工考证,3086名大专课程班毕业生来学院学习培训专项技能。学院还积极为毕业生出国“回炉”学习牵线搭桥,近两年赴英国胡佛汉顿大学和澳洲巴拉瑞特大学等国外技术应用型大学学习深造的毕业生达600余人。

(六)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

1、学院领导积极参加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广东



9


省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的工作,并参加国家第二、三批和广东省示范校的推荐、选和论证等工作;21名教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

2、承办全国性的重要学术会议和活动。200711月和200812月,承教育部中德高职师资培训班,来自全国有关院校共99人参加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的培训;200711月,承办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咨询会(深圳)20086月,承办全国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

3、承担教育部布置的相关任务。200712月,承担教育部“高职教育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一周年经验交流会”展板的组织、计与制作任务;网络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分别承担全国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牵头任务。200812月,参与筹办“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获得“双百论坛”最具人气奖和最佳服务(实训)方案设计奖。20072008年间,参与审核20余所第二批、第三批立项示范性院校和省示范校建设方案的初审及复审工作。

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9cb0652d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