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2022-05-31 21:0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登幽州台歌,下册,教学设计,一等奖,语文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一、师:漫步于中国古典诗词的长廊,酷爱文字的我时而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张扬,时而有晓风残月的忧伤,每每读到一些触碰心底的文字,我都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想带着大家一起去品唐诗中一位孤独者的苍凉。这就是、

二、苦吟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很多文字都是饱含作者无限情感的,那么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陈子昂的满腔悲歌,谁能用你精彩的朗读给大家展示这首诗。(师适当点拨朗读技巧——重音、节奏、停顿、感情)评价——点拨 三、请同学们谈谈你初读这首诗的感受 我读到了一个——的诗人

(引导学生从字句上分析到“悲伤”和“孤独” (画面、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诗人形象、韵律(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看题目,“歌”“行”“吟”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这种体裁不受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如白雪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所以题目就是“登幽州台”,但全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是?——作者的登台感慨 这是因为并非这里的景致吸引了作者,而是这里的历史勾起了作者的情思。

五、请看这里的历史,同学们自读资料一:为什么要登幽州台?而不登其他高楼呢?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有将有德有才之人),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还曾建碣石宫,把梁人邹衍yǎn请入内,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ruì(即有智慧、有能力、英明)、招贤纳士(网罗人才)的良好声誉。 (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黄金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明君麾下建功立业! 仅仅这段先人的历史应该还不至于让作者潸然泪下,我们网络上有句话说很多时候我们憧憬未来,不是未来有多美好,而是现实太残酷啊。

诗词往往蕴含着诗人的人生,要明白他们的作品,最好了解他们的人生轨迹及遭遇,就像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不从他人生境遇上感知,我们很难理解这四句诗的含义。

请同学们自读资料二: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那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直言上谏,对武则天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


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万岁通天元年 696)从武攸宜征计契丹,任随军参谋,力图报国立功,一展抱负。次年先头部队大败,时武攸宜大军驻淦阳(今河北蓟县),闻讯震恐,不敢进军。陈子昂屡提批评与建议,并请自领万人,冲锋陷阵;但得到的却是降职处分。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中国文人历来都是含蓄委婉的,在古诗词中表现的更甚。结合这些链接材料,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你能读出作者有哪些没有言说的内容?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请小组研讨交流诗人为什么而“涕下”?

预设: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师:每当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总仿佛有一位诗人的形象,他象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那气概,那神情,有点象屈原,又有点象李白。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愤激中渗出一丝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怅惘,正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为自己的不幸而苦恼着,也为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而困惑着。

八、老师想听听聪慧的你们读出了诗人哪些没有言说的感情?请用“我悟出了诗人因、而涕下”这样的句式来表述你的想法。

、一句“涕下”让我们感受到了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惆怅,一句“涕下”让我们触摸到了寂寞独行知音难觅的悲哀。那份旷世的孤独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面对怀才不遇的诗人,反观那个独断专权的时代,有没有什么东西拨动你的心弦,用你自信的文字记录下来分享一下吧。

老师想听听你们满怀深情的文字

结束语:听着同学们的颁奖词,我不禁心生感慨,每一段历史 都不是过往云烟,轻拂岁月的尘埃,我们仿佛看见先哲的深邃辽远,仿佛听见历史的深情呼唤。作为后代今人的我们对祖辈最好的纪念就是让经典永恒,让光芒永现。 作者同时还作了《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燕昭王》 登碣石宫,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趋马复归来。 课下同学如果有兴趣不妨再品味一下这些诗。 化胸中积郁而迸发出来的歌

陈子昂少年任侠,十八岁开始专心读书,二十三岁得中进士,并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担任过左拾遗。三十五岁时曾随武攸宜出征契丹,担任参谋,而颇不如意。三十七岁因父亲病故辞官还乡,后被武三思指使贪暴县令诬陷入狱,忧愤而死,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才高气傲,终其一生上进心不退,好侠好勇之气不消,英雄难酬壮志,确实是古代不得志的文人的典型代表。

作这首诗的时候,陈子昂正在武攸宜军中作随军参谋。武为人轻率,缺乏智谋,出征一年后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为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降职为军曹。

陈子昂屡遭挫折,报效国家的志向难以实现,现实中受到严重打压的困窘难以拓解,一腔悲愤,无从宣泄。登黄金台上而追思千年前燕国君臣相得、风云际会的往事,心潮澎湃,难以自已,一股酸楚由心而发,冲旋而上,侠气铮铮的硬汉也泪水滂沱,不能自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

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总的说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在其壮志难酬、抱负未展、怀才不遇而经历种种仕途风雨和官场挫折后,悲愤至极而以豪语道出的无奈。当他渴望建功立业以求与天地同垂不朽的愿望落空以后,这才认识到天地悠悠、宇宙无穷,而人类的任何事功都会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如烟消散,无法与天地日月同寿齐光,故而涔然泪下。这一点也正是引起历朝历代文人骚客共鸣的地方。人类的渺小远不能与宇宙的浩大相比,人类的历史远不能同时间的长河相始终,因此众人感之而颂子昂之先知先觉。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ded1d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