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论角度下的亲子关系

2023-04-07 17:2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符号互动论角度下的亲子关系》,欢迎阅读!
亲子,符号,角度,关系,互动

符号互动论角度下的亲子关系

摘要:符号互动论是一种社会学和社会心理理论,是当代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诚然,亲子关系的话题是从古至今一直是讨论的最多的话题,也是跟随着子嗣的延续所带来的经久不息的话题。父母子女关系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关系,也是比较容易产生父母与子女观念以及预想差的一层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处理或者说显现出来的矛盾问题也是一直存续从未停歇的。本文通过符号互动论的角度,分析符号互动论角度下对父母子女关系所形成的现状以及原因进行分析,以及从符号互动论的研究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改善提出合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这对改善亲子关系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很重要和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亲子关系;矛盾;解决措施

一、符号互动论的相关理论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

符号互动论是当代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只有通过人际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才能得到解释,而人际互动是以运用符号解释和确定相互间行动的意义为媒介的,因此,社会是个人借助符号互动的产物。符号互动论强调社会是一种动态实体,是经由持续的沟通、互动过程形成的。作为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势也是一种符号。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变化。 二、亲子互动沟通的现状 (一)语言交流信息的不充分

无论是当今社会还是古代社会,父母子女关系的一直持续,虽然孝行天下,但是亲子互动沟通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尽如意的矛盾现状。由于父母与孩子生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对某个概念的理解因为时代的距离而千差万别,再加上现在网络用语以及流行词汇的普及,父母对新科技产品的陌生感,导致父母和子女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表达信息的方式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父母眼里很符合他们那个年代的清晰的表达方式或许在孩子眼里就是啰嗦或者不清晰,再加上父母担心孩子嫌弃自己或者认为自己与时代脱轨,以及孩子对父母用简单的言语表现出的不耐烦等,使得双方运用直接语言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少之又少,进而导致双方沟通不充分。语言交流是双方表达情绪和说明事实的最简单的方式,但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由于各自内心的顾虑或者说不表于表面的心理活动,导致双方语言交流不充分,进而导致信息对称。 (二)亲子双方沟通解释欠缺

在与父母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子女不能用父母容易理解的语言向其解释其所要表达的问题是当代父母子女交流中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或者说子女只是表达单纯的想要或者说单调的观点,并不用父母可以理解的语言对具体时间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解释说明。相应地,父母们同样不能理解子女在表达需求以及欲望时所展示出来的非语言的肢体或者说表情管理,而子女在此过程中感到困扰的是父母听不懂、对一些简单的词汇或者说寓意问个不停以及表达技巧有限;而父母比较困扰的因素包括听不懂子女的解释、子女表达技巧有限、越解释越让父母对子女


担心以及感受不到子女真正的需求或者说对需求的原因不甚理解等。 三、如何运用符号互动论改善亲子关系

(一)重视社会关系,体现亲子互动的重要性

符号互动论下注重的是社会关系的建立,父母并非生来即是父母,孩子也并非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出生给了父母爸妈的角色,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对这种社会关系应该注重双方的互动联系,父母子女双方多交流,无论是语言还是非语言,多种交流方式结合下的互动,会对缓和以及优化父母亲子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二)鼓励双方双方交互沟通,促进亲子互动的充分性

社会行动都是一个刺激——解释——反应的具有意义的过程,符号互动论强调了意义、解释、互动在整个人际沟通动态过程中的作用。父母之间之间只有双向交互式的沟通才能在传递、反馈、诠释信息中取得共识。因此,子女应该在沟通交流中如实的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而父母在在接收到子女表达的信息不能理解或者理解不充分要及时沟通深度了解,由于信息掌握、理解的差异,孩子在亲子沟通中的主动性相对缺乏,父母应积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沟通,勇于表达自己的疑问与困惑,父母同样也是。孩子对于父母或者父母对于孩子的信息反馈,父母或者孩子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认真地做好解释与答复,从而增强双方沟通的信心,进一步促进父母亲子双向交互式沟通。 ()掌握沟通策略技巧,提高亲子互动的有效性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类的各种社会互动都必须经过一个内部解释和定义的过程。亲子交流之间信息的产生与传递的效果与双方理解、沟通能力有很大关联。父母亲子交流时,应以相互信任和为对方考虑的为基础,根据父母或者子女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的互动策略,提高亲子互动的有效性[12]。对于性格内向以及情绪极易焦躁不安的子女,应主动与他们进行情感性互动交流,多加鼓励与安慰,在解释拒绝或者反对意见时应当更为耐心,尽量用通俗化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互动。对于性格外向、情绪稳定有主见、互动积极性较高的子女,父母在沟通时除给予情感关怀外,应积极提供利用肢体语言与非肢体语言的结合,以期达到双方互动的最佳效果。良好的互动沟通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双方交流以及交换信息的有效性,促进和谐、理性亲子关系的建立。 结语:

符号互动论注重从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角度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把某一个具体的人看作一个符号,而这个符号是在社会交流当中产生的,当然,符号互动论并不是绝对正确和完备的,以符号互动论的角度,人因为有了符号而具有了某些确定的特征,或多或少的就丧失了本身的个性特征。运用符号互动论,可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解决亲子关系以及其他任何社会关系的过程当中,都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促进亲子之间和谐相处,有效沟通,合理的运用符号互动论,规避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1]甘开鹏.现代社会学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2:28

[2]乐国安,汪新建.社会心理学理论与体系[M].北京: 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21-52

[3]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cfaaf6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