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不该是熟悉的陌生人

2022-05-29 13:28: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邻里不该是熟悉的陌生人》,欢迎阅读!
邻里,陌生人,熟悉,该是

邻里不该是“熟悉的陌生人”



邻里不该是“熟悉的陌生人”

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在《秃头歌女》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偶遇”,都觉得对方面熟,而随着对话的深入,他们发现相互之间有着许多不可思议的巧合——他们乘同一辆火车从曼彻斯特到伦敦,坐同一个车厢、相邻的座位„„住在同一条街道、同一幢房子、同一个房间,直至最后双方才明白,原来他们是一对老夫老妻。 朝夕相处的夫妻竟然是“陌生人”,这种情景当然只会在荒诞派戏剧中出现,但住对门的邻居互不相识,却并不是艺术的夸张。据《贵阳晚报》415日报道,家住贵阳市望城坡附近的李先生,近日误把邻居当贼抓,邻居却以为遭到抢劫,报警求助后,才知二人是邻居。李先生回忆,当时看到一个20多岁的男子慌慌张张下楼,以为遇到了小偷,“上去就抓住他手里的包不放”。而恰恰就在几天前,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次调查采访显示,八成市民和邻居不熟,甚至叫不出对方名字;七成受访者称遇到问题不会求助邻居。这就难怪有人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万里,而是住在对门却从不打招呼。

“远亲不如近邻”变作“老死不相往来”,邻里关系不知不觉中的变化,让我们看到的是转型中国的世态剪影,感受到的是伴随着城市化而来的精神阵痛。从阡陌交通、茅屋草舍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朝九晚五、地铁公交,在物理空间隔绝、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的重重挤压之下,过去“一起坐在胡同里数星星拉家常”式的温情脉脉,自然就如同晨临雾逝般消失了。也正是在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一幕幕现实荒诞剧才频频上演:有人将匆忙搬家的邻居当成小偷痛揍一顿,有人结婚送喜糖却敲不开一扇门„„ 《孟子·滕文公上》有言:“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和睦。”邻里关系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邻里关系都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一个蜚短流长、毫无隐私可言的社区,难言正常;一个处处被防盗门和猫眼隔离,人人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的社会,也难言健康。任由邻里关系走向疏离和冷漠,我们的公共生活就会缺少“润滑剂”和“粘合剂”,不仅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更有可能降低整个社会信任的“体温” “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时代,我们已然回不去了。今天,在“陌生人社会”重塑邻里关系,需要重新认识“邻居”的内涵,

也需要我们每个人敞开自己的怀抱与邻

里多交流、多沟通。或许,一声主动的问候,一个甜美的微笑,就能让邻里之间充满温情,就能让“熟悉的陌生人”不再陌生,进而成为好邻居、好朋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a1062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