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管理

2023-01-14 07:4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高校图书管理》,欢迎阅读!
高校,图书,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高校图书管理

作者:雒艳莉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34

摘要:管理创新是对图书馆各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图书馆承担着记录、储藏和传播人类知识的任务,将知识传递给需要它们的人,来促进社会知识交流和创新。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校图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管理浅谈一下个人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 管理模式 实践 创新 1.高校图书管理现状分析

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处理、存贮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面临着一系列内外环境的制约和阻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体制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是处于集中式管理和多元等级结构。各校的图书馆基本由各自的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人事、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对象也只限于本校,尚未形成统一的最高层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因而,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孤立发展模式,呈现出封闭半封闭的分散状态。

高校图书馆的内部各组织以文献管理的主线来展开,分为横向的业务系统如采编、流通、技术等和纵向管理程序如计划、控制等。这种以分工为基础,形成了分割式的方法管理业务。由于结构单一、沟通较差,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是靠吃皇粮维持日常的运转,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社会服务机构。在人事管理中,实行的是终生制。馆长是由上面委派,馆员是统一分配,一经录用无论优劣,稳端铁饭碗。职称评定论资排辈。图书馆不承担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敬业和创新精神。 1.2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必要性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管理创新意味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信息环境,不仅只是计划、组织和指挥,而更要协调馆员与读者、馆员与设备、部门与部门以及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重组各种资源和结构,进一步激发馆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图书馆事业的总体目标而协同努力。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馆思想和方式方法的更新。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的时代。管理创新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新世纪是蕴育着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变时期。与此相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管理模式

2.1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

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指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成为集体利益,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 2.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信息化、柔性化、创新和适应性。知识管理以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共享和协作为基础;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建立在一种新的组织机构之上,要求新的组织形式与之相适应。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推动知识创新。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地的同行、用户探讨有关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强有力方法。 2.3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办馆理念的转变,重在服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2)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3)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3倍到10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2.4建立以馆员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1)重视人力资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因为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

2)重视培养馆员一专多能,实行图书馆员轮岗制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分类、阅览咨询等项工作互相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适当地实行轮岗制,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全貌,树立全局意识。

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信息通道读者和管理员应该是平等的,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员提出建议和请求,对读者来说这比站在馆员的办公桌前拘谨的陈述要人性得多,无形中拉近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读者服务工作也更好开展。这种亲切自然的交流环境设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

4)建立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在建设馆舍、配备各种设施时,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尽可能方便读者,使读者感到舒适。同时也应当考虑到一些有生理缺陷特殊群体的需求。总之,图书馆馆舍建设以及其它硬件设施的配置都要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3.总结

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抓住机遇,抓紧改革,重点是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开放的经济,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的图书馆;从管理的观念要转变思维,从以前的重藏轻用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这样体现了管理的本质,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图书馆的一切管理行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的尊严,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9f63f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