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应用评课及反思

2024-01-26 17:14: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次函数的应用评课及反思》,欢迎阅读!
一次函数,反思,应用

《一次函数的应用》,评课及反思

整节课陈老师的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始终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及其应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陈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陈老师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在本节课一开始陈老师就抓住了“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内在联系”,大胆打破了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通过引例与例1的教学得到“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关系”并及时的练习巩固。可见陈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教材处理,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凸现了本节的数学本质。

对于本节例2的教学,应尽量挖掘范例所蕴含的数学内涵,让学生经历“算术——方程——一次函数”等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但在讲授例2时,学生刚讲到要用“方程”来解决时,可能与课前预设不一致,陈老师就硬把学生的思路拉到用“一次函数”来解决,这样做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违背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陈老师讲授例2时所采用的解法是先“图象法”,后“解析法”


完全把“数”与“形”割裂开了,自然就不利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提炼,学生也就体验不到“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华所在。事实上,本节教材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数形结合”,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一数学内涵,利用“数”“形”在解题中的互帮互助,实现“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通过两个范例让学生认识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的简单应用,并提炼出“数形结合思想”后,陈老师就顺理成章给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题,我认为是非常及时地,非常到位地。同时陈老师能鼓励学生建构不同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到体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解决类似问题的优越性,并且进一步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我们知道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新在理念,巧在设计,成在实践,胜在思想” 陈老师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深度挖掘,数学本质回归课堂,这节课虽有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数学味。

反思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也尝试着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一开始误以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8ff2a006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