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党员的廉洁故事

2022-07-10 01:0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贵州党员的廉洁故事》,欢迎阅读!
贵州,廉洁,党员,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 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 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 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 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 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 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 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 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 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6角,在场的 每个人都流了泪。 廉洁小故事(二) 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 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 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 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 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 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 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 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姚崇历任武则天、 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个性是在玄宗时期, 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廉洁小故事(三) 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理解。献玉的人 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 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 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廉洁小故事(四) 包拯拒礼为开廉洁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 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 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 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 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7113721d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