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功能

2022-04-15 15:2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功能》,欢迎阅读!
道德,功能

一、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目的属于“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德育的效果反映了 “德育实际上干了什么?”的问题;而德育功能则反映这样一个问题——“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树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其次,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最后,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依据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可以将德育功能理解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德育的社会功能

德育的社会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功能则是指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对个体生存、展、享用发生影响等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也就是说,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实际作用。 二、德育功能实现的条件

道德功能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影响到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功能的实现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实践活动。它是由一系列的综合条件来决定的,依据德育的功能,我们认为实现德育的功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的条件做起: (一)社会环境

1、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

社会舆论作为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人们的善行的赞扬和对恶行的谴责, 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性情,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正确的社会舆论可以传播先进的道德,扬善抑恶,净化风气,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实现道德功能的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在道德建设中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要求,扩大正面教育,使人们在思想上确立起是非、善恶标准,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和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对道德教育合理定位,并顺应时代需要充实道德教育内容。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致力于人全面素质的提高,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完善人的道德人格方面,我们可以与时俱进,充实道德教育内容。另外,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同时将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作为对道德教育的保障,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践中对道德教育的内化、巩固的功能。



3、道德功能的制度保障

当前,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实现道德功能,仅仅依靠宣传教育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作为保证,推进道德建设的进程,实现道德功能显得非常重要。具体来说,道德功能的制度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制度为道德功能的实现提供导向和规范。


其次,制度为道德功能实现提供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

情况:道德建设要求公职人员要敬业奉献,要求社会成员应乐于助人,但我们的制度导向往往缺乏这方面的支持,甚至发生矛盾。在网上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热心的好人,帮助别人反而被反咬一口,处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被动位置。有监控的地方可以用视频录像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在大街上有监控的地方毕竟是少数。所以导致现在的人们不是不愿意去扶一把摔倒在地的老人,而是不敢去帮老人。可见,如果缺少必要的制度支持公平与正,道德便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公正的社会环境只是纸上谈兵,道德的前景不容乐观。 (二)个体条件

首先,个体对道德功能认识上的自觉。一般来说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观念支配下追求某种预期目的的行为。个体对道德功能认识越准确、越深刻,行善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个体和社会的满足就越充分。可以说,个体对道德功能认识上的自觉是道德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其次,个体对道德功能情感上的自愿。如列宁所说的那样:“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所以,要实现道德功能,人不能光顾学习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加强个体对道德功能的认可,自觉自愿地遵守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努力使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人内心的道德信念,使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的人生观、幸福观、荣辱观、尊严感紧密相联,逐渐从“他律”向“自律”转化,最终使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交相辉映,使道德达到了真正成熟的高度。

最后,个体对实现道德功能行为上的自主选择。要实现当代的道德功能,作为行为个体必须对其道德行为作出理性的选择,本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宗旨,选择符合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和社会主导价值原则的道德行为。 (三)施教德育者

德育者须以健全人格的塑造为己任,关注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建立施教者与受教者的理解性和谐关系。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指导下,注意调动和发挥主体的主动性,让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培养他们道德品质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陶冶能力,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多种方式,和优化的道德教育环境等彼此分享生命体验和各自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两个主体实现丰富各自的精神世界,完善彼此道德人格的道德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2.冯芸.道德教育和谐发展——道德教育功能实现的理想路径[J]理论学刊,2011.7. 3.王惠.论道德功能实现的条件及其对德育的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

4.周美玲.我国当代道德价值实现条件分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997d26ddccda38366baf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