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随笔:苏轼,资深吃货者也

2022-12-08 04:3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苏轼的随笔:苏轼,资深吃货者也》,欢迎阅读!
苏轼,吃货,资深,随笔,关于

关于苏轼的随笔:苏轼,资深吃货者也

店铺:伟大的灵魂需要载体,苏轼的载体正是一道道的美食,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苏轼,资深吃货者也》。

苏轼,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他的笔下,无处不是无价瑰宝。

他的一生是那么伟大!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都未能击倒他。他是那么乐观,这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显而易见,而此刻我想说,吃是其中一个清奇的话题。苏子一生奔波,诗词所现皆可见得他是一位资深美食家。

苏轼的仕途就像一个大企业的销售主管,满世界出差,处处把握人生的机会,体现人生非凡的价值。阅读苏轼,我们总是知道他某某年被“派”去了这里,某某年又“调”回了京城。他所有关于美食的诗文,都是在这一次次的“出差”中创作的。

元丰二年,也就是1079年,宋朝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可怜的苏轼因此事牵扯于次年被贬“出差”到第一站:黄州。在古时候,被皇帝派出去“出差”可不是一件好事,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

可苏轼就像个奇葩:“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洗锅,打水,下锅,点火。不用催时间,到了自有香气出,这么好的猪肉,价钱却不高。富人看不起,穷人不会做,这简直是为我苏轼量身打造的,岂不美哉?

这猪肉一吃吃了四年。直到元丰末年,他又辗转了不少地界。本以为老皇帝驾崩后自己能“回总部上班”,可小皇帝也不怎么喜欢他。绍圣元年(1094),他被派去了南蛮之地——惠州。

到了惠州,他还是管不住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了罗浮山下,看见成山的杨梅,荔枝,也不管身份,大快朵

毕竟苏轼乃蜀地之人,没见识过这些——岭南俗语曰“一颗荔枝


三把火”,荔枝确实好吃,但不可多吃——只是不知这瓜娃子写这诗时鼻血止住了没。

长路漫漫,辗转风霜,苏轼也没少生病:“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不就生了个眼病吗?这医生却让我少吃,吃与眼何干?行不通,行不通,我偏要吃。

苏轼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吃,走遍五湖四海,吃尽天下美食。吃着吃着,他也老了。

到了绍圣四年(1097),苏轼借一叶孤舟“出差”到了海南儋州。此地在当时可谓天涯海角,那时,他已经62岁了。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来到这里,换作屈原早找个水深的地方跳下去了,而他则是跳下去了,却瞧见好吃的,捞了后又游上来了。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儿子,老爹告诉你,爹在海南找着个叫牡蛎的玩意儿,可好吃了。你可别告诉“总部”里的士大夫们,免得过来跟我抢,这美味都是我的享受了。

有人到了这把年纪,倚老卖老,或叫苦连天,而苏轼依旧天真得像个孩子,刹时间,仿佛他不是来政治避难的,而是来旅游的,实在叫人佩服。

他若活在当下,恐怕为广大吃货写美食指南早已赚了大钱。伟大的灵魂需要载体,可他的载体让人感觉不是血肉之躯,而是一道道美食。正是这美食,塑造了他的吃货形象,不知悲愁。

可他这等经历的人怎能不知悲愁?只不过他是那么乐观,那么释然,善于用一首首属于资深吃货的美食诗文掩盖罢了。安心此处,便是吾;苦中作乐,便无悲伤。

公众号:悦读致远高中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e64707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