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

2022-10-17 06:0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欢迎阅读!
整版,语文课,中学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叙事研究与小说阅读》的一点启示和心得

最近在国培中,我认真学习了《叙事研究与小说阅读》的课程,认真观看了专家的讲座,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认真对待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叙事小说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知道如何去阅读,如何在考试中应对叙事小说的一系列检测,所以学习后,谈谈自己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如何做到小说教学序列化,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一些技巧。

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入选教材的小说都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教学中应针对小说作品在塑造人物、演绎情节或营造环境上的艺术表现,引领学生进入小说的艺术世界,激发他们对作品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共鸣,进而引领学生鉴赏小说的艺术特征。因此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初中小说教学的技巧和有效性:

首先,让学生学会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征

提起小说,最吸引的就是故事情节。在小说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故事情节.这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通过通读全文,它的情节为:潘家酒楼吃酒(开端)———护送金家父女(发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潮)———南门外逃走(结局),这个情节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基准的.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立的关键。还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别。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故事的有头有尾,力求故事的浑然一体,滴水不漏,而现代小说往往故意打破这个情节框框,作者追求的不是:块状:的故事框架,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情节无所谓首无所谓尾,人物不一定要有结局.这种结构方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比传统的更大.

其次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说的定义中突出了塑造人物形象,可见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因而在小说阅读教学时,我们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三


(完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方面入手:(1)说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如在教学鲁迅小说《孔乙己》时,首先引导同学们从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子,并试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作用.(让生自批、讨论,后师生共同商讨下面例句。)a、外貌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文章主题。)b、神态语言描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c、动作描写:他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再次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揭示社会背景在小说中德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4)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如鲁迅小说《孔乙己》有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

是和别处不同的(短衣帮)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其次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3)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如《孔乙己》: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社会背景的目的.

最后,让学生学会揣摩表现手法,体验艺术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ce6e09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