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2018年7月离线作业《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试卷

2023-01-20 01: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福师2018年7月离线作业《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试卷》,欢迎阅读!
人生哲学,试卷,道德,作业,传统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期末考试

一、 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A

2 C

3 B

4 A

5 B

6 D

7 C

8 A

9 C

10 B

D、指出人性本恶 E、指出人性可化

2.公忠这一规范应包含下列哪些内容( A、修己爱人 B、以公胜私 C、尽已为人 D、报效国家 E、和而不同

3.以下规范着重指主体内在方面的有(

A、自强 B、持节 C、明智 D、知耻 E、勇敢 4.孟子把( )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

A、仁 B、义 C、礼 D、智 E、信 5.在知的来源问题上,二程把知分为( A、见闻之知 B、道德理论 C、德性之知 D、良知良能 E、先知先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中和

答:中和: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和谐状态,它要求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思和欲望应保持适当的限度,行为应合乎礼仪,中正不偏,和而不同。

2、三不朽

答:三不朽: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叔孙豹的“三不朽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就是在德行、功业、语言著作等方面给人类社会作出和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影响。 3、慎独

答:“慎独”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儒家发展为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4、廉洁

答:廉洁:指不贪财货,立身清白,主要是对为官者提出的

一种道德准则,要求为官者不因财贿而出卖良心和原则。

5、内圣外王

答: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这并不妨碍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四、分析题(简要分析以下原文,每小题5分,共15分)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答:孔子这句话的意思为,“君子”使一切做到恰到好处,却不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没有自己的意见。“和而不同”是“中和”的重要特征。“和”,是指保持矛盾双方的和谐。“同”,是指取消矛盾双方的差异。

2.存天理,灭人欲

答:这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理解为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没有第三种情况。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放纵人欲,就必然掩盖天理;要保存天理,就必须去掉人欲。他们要求,一个儒者,应该彻底地去掉人欲,使心中全是天理,达到圣人的水平。这就是所谓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 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综上,“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1、把风俗比做国家“元气”的思想家是( A、苏轼 B、顾炎武 C、朱熹 D、王充 2“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的名言出自( A、荀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孔子 3 )实质上是反映善恶价值的一种形式。 A、生死观 B、荣辱观 C、苦乐观 D、义利观 4、在( )时期,崇德贬智倾向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A、宋明理学 B、西汉儒家 C、魏晋学 D、唐宋时期 5、中国传统道德中所提倡的“志于道”的“道”主要是指( A、天道 B、人道 C、天理 D、道理

6、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究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 )意识。

A、入世意识 B、出世意识 C、济世意识 D、入世与济世意识

7“知行相资以为用”的思想是由( )阐发的。 A、王阳明 B、朱熹 C、王夫之 D、颜元 8、在传统知行论中,知先行后的思想始于(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 9、古语云“治国推教而必有恒政”,这里的“教”指的是( A、学校教育 B、文化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10“礼”作为人的行为规范,最早是由( )提出的 A、孔子 B、子产 C、孟子 D、荀子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ABCDE

2 BCD

3 ABCD

4 ABCDE

5 AC

1.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观点主要有( A、指出性者本始材朴

B、指出人性主要为人的利欲之心 C、指出人性还包括人的有辨有知之能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试卷 2页(第1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3.绝知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作,民复问题上的具体化。中国哲学思想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人生哲义。对于第三种情况即较为明显的精髓交织甚至融合在一起的传孝慈。

学思想史。由此可见,哲学与人生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统道德,更需要谨慎地加以鉴别和认真地加以消化。 答: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2人生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人生哲学与伦理学在许多方面是

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相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都是研究人们行为和人生价值的2.请以你自身的体会谈谈对传统道德中“夫和妻柔”的理解

贼将会绝迹。 科学,但它们研究的角度不同。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现象的科学答: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夫妻道德,儒家把夫妻关系列为

它主要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规律及其社会作用,提出调节人“三纲”之一,认为夫妻关系本于天地之德,它直接影响家庭的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行为规范。人生哲学则主要研究和谐、社会的安定和风教的淳朴。儒家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夫义妇1.简述韩非子人性论的主要内容

人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人生中各种重顺、夫和妻柔。此外,夫妻之间也不仅是卿卿我我,而需患难与答:“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韩非子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大问题,人生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及其转化的规律,为人们解共,相互砥砺,这是传统夫妻关系之精华所在。 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决人生问题提供一个总的方法。人生哲学与伦理学是姐妹学科,

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二者密不可分。

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3人生哲学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注重对社会形态、社会模 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式的考察和探究,以及对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等,其

范围极其广泛。其中的许多问题与人生哲学研究的课题直接相关, 2.如何才能做到善用毁誉和善待毁誉

因为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以及整个社会的人生哲学思想

答:善于运用毁誉,体现为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艺术就是要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同时,人生哲学思想又会直接影响和指导着多称赞别人,多去发掘出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乐于诋毁别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人。善于正确对待毁誉则是要求我们在毁誉来临的时候要保持良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二者的社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心态,做到“誉之不喜,毁之不怒”即通常所说的宠辱不惊。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简述儒道的生死观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科学地对待中国传统道德

答:儒家认为,生是人之始,死是人之终,生死变化是自然变化答:我们必须对中国传统道德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用历的常道、常理。生与死是人生的大事,生是人生的起点,死是 人生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中国传统道德是精糟并存,瑕瑜互的终点,善始善终,人道完成。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停止呼吸,见的。其中,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于正常的生命体来说,完成了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这如同世界上落后的一面。既有民主性的一面,又有封建性的一面。既有超越任何事物都有 一个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一样,是一个不可抗时代,超越阶级的一面;又有受时代、阶级局限的一面。

拒的自然法则、客观规律。 一般说来,中国传统道德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

一种是完全属于糟粕的部分;另一种是基本上属于精华的部4. 简述人生哲学哲学、伦理学的关系。

分;还有一种是精华与糟粕交织在一起。

答: 1)人生哲学哲学的关系。人生哲学哲学的一个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的态度是只能批判,不能继承。因为分支、一个组成部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包括自然、这些道德是直接反映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这些道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认识。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德赖以产生并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在今天已失去了历史必然性。分,它是观察世界、研究世界的一个视角、一个侧面。人生哲学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也不能无条件地接受,而应当进行分析,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为指导来认识人生问题的,是哲学在人生

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赋予这些精华以时代要求的新的意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试卷 2(第2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25a0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