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的思考

2022-04-11 21:4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的思考》,欢迎阅读!
核算,事业单位,思考,财务,关于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的思考

作者:李寓秋

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19



李寓秋

财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财务监管工具,既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性,也能够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本文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研究财务集中核算应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集中核算 问题 策略

一、引言

为了适应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导向下,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在事业单位中逐渐普及和应用。事业单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就是指在统一的范围和系统内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将相关单位部门的财务管理以及账务处理工作纳入结算中心集中办理,以达到加强财务监督、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集中核算的优势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是一项集核算、监督与服务为一体的管理系统。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不改变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及各事业单位的资金配置权,但各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单独设立会计人员,只需要配备报账人员,定期汇总收支凭证、原始单据等送往结算中心办理报销,而其他相关的报表编制等工作也由核算中心进行统一处理[1]。统一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及会计处理的公允性,严格依照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处理相关业务,不仅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透明性,还能够避免违规腐败等现象的发生。其二,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财会人员通常要经过选拔和考核才能聘用,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财务管理经验充足,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不规范或管理失职等问题。其三,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处理各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并定期出具财务报表,及时反映各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三、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资金滞留于单位的公务卡和代扣代缴账户中

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取消了以事业单位为个体设置基本账户的管理方式,一般只保留公务卡账户及代扣代缴专户;同时,公用经费支出和专项费用支出履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各事业单位的账户中不应当还存有沉淀资金。但实际上,有些事业单位的账户中还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部分公共经费或人员经费滞留问题,如公务卡账户里多留用于日常报销的公用经费,代扣代缴账户中滞留的养老金、年金以及社保基金等,这一部分资金脱离集中管理机制,进而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脱节

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脱节的问题十分明显,即会计核算中心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界限模糊,甚至存在相互推诿责任等现象。从表面上看,核算中心承担了所有单位资金管理业务,采取统一核算、集中结算的方式,但各单位又具备一定的资金支配权限,这就使个体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与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职能存在矛盾。




(三)核算监督职能缺位

自各事业单位开展财务集中核算以后,各单位只需要通过报账的方式上交原始凭证等手续,核算中心对各项经济业务没有实质性的接触,使得核算中心财务管理监督职能缺失。具体表现在:其一,核算中心无法监督各事业单位的实物固定资产及往来款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脱离,账实不符的现象更加严重,进而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单位部分往来账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清理,长期产生的挂账可能变成坏账,给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二,核算中心无法准确判断原始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各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以及报销单据等统一集中到核算中心处理,核算中心只凭各单位领导审核签字无法准确判断凭证单据的真实合规性,部分单位难免存在套取资金报销的问题。其三,集中核算的方式无法对预算管理工作及支出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可能存在着私自变更用途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规范性[2]。

(四)影响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环节的控制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受到了影响。一方面,单位预算编制内容较为粗放,支出项目仅体现了预算总额,没有细化各经济科目,不仅造成资金用途受限,也影响了预算编制方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预算执行控制力不足,部分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向核算中心主动申报预算结余资金,进而影响了预算执行成效。

四、事业单位优化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财务集中核算环境基础

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集中核算工作过程中,需要完善的法律规范作为保障和指导。相关部门要明确财务集中核算制度下单位及法人的职能权限,并制定财务集中核算相关的操作规范和管理细则,尤其要注意划分报账员、资金会计、审核会计以及统管会计等岗位的职责权限,落实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和财务监督等职能。另一方面,各事业单位也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加深对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从战略全局出发,定期组织各事业单位报账会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使报账人员能够全面把握会计报账的基础工作,包括部门预算执行重点、结算支付系统操作等相关内容,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率,为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发挥对集中核算单位的监督管理功能

为了促进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从核算型管理系统向管理型管理系统转变,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实时监督各核算单位的经济活动。首先,核算中心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的检查,包括单位收费标准设置、收费许可证、固定资产数量、收入结算进度等。既要将单位的一切资产纳入核算中心账户中进行核算,避免资产转移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要对各项收入入账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确保单位收支平衡。其次,提高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往来账款监督管理的重视度,不仅要定期盘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存量,建立固定资产出入库及报废的明细账目,还要督查事业单位的往来账款清理工作,避免长期挂账引发财务风险。再次,各事业单位的一切重大经济活动都需要核算中心的监督和把关,以经济合同审计监督为主要内容,通过拓宽核算中心管理职能的方式使资金结算支付环节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这样也能有效判断原始凭证及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最后,做好对专项资金支出的审核与监督,充分发挥预算工具控制项目经费支出进度,避免专项资金被挤占或挪用,也能够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价值。

(三)加强部门预算控制工作


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要注意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工作。一方面,各事业单位应当将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资金进行有机整合,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当中,明确反映单位的业务活动范围和未来发展方向,并细化各预算支出项目的使用明细,编制具备可操作性的预算管理方案;另一方面,发挥预算分析机制的作用,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和考核,在部门内部开展预算分析会议,及时做好预算执行纠偏,提升预算执行率。此外,借助外部监督力量,实现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度融合,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支付、审核能够在外部监管下开展,这也是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力度的有效方式[3]。

(四)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

财务集中核算所涉及的单位较多,且核算数据较为繁杂,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也能够减少财务处理的失误。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共同构建财务集中核算信息管理系统,对各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录入、汇总和分析,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通过信息传输渠道实现财务数据共享。不仅能给各事业单位的经济决策及业务计划制定提供信息依据,也能够全面挖掘财务信息潜藏的价值,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还能够对单位资金使用以及项目价值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分析,为后续的绩效考核以及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五、结语

事业单位采用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方式,既是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效益的必然举措。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及时掌握改进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实现对财政资金收支管理的全过程监管,促进事业单位长效发展。

(作者单位为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

参考文献

1 徐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J.理财(经论版),20194):34-35.

2 李秋红.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的利弊与措施[J.当代会计,20192):106-107.

3 李俊.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如何加强财务内控管理[J.首席财务官,20191518):77-7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fce4dd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