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下的财务管理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2-05-07 10:4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下的财务管理因素与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企业融资,财务管理,困境,对策,因素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下的财务管理因素与对策研究

作者:孙萌颖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第8



孙萌颖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借贷,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自身因素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并探讨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财务管理因素;对策

前言

社会融资中,企业融资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企业都需要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通过融资的方式,满足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一旦缺乏资金,那么就会威胁到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所以融资以扩大生产的方式,是当下应对生存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信息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社会担保机制建设的缺失。由于我国企业的资信评定制度和体系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加之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数据的搜集难,所以整体的信息容易缺乏准确性。

金融市场的低水平发展,银行体系建设不完善,中小型企业的服务意识差,相关服务机构数量不足。相较于大型国企,中小企业在信用情况上的表现差,故而国有商业银行在放贷的对象选择上,都以大型企业为主,常常忽视中小企业,即使对某一小企业放贷,在额度上也很低。当前中小企业的主要供应者,多是地方性的中小型银行,这些银行在资金实力方面的实力较为薄弱,因此它们往往将有限放贷条件严格化,施行高利率短期限的计划。

国有金融机构在对放贷的问题上,有着信贷配给与歧视的缺陷。当前我国的体制背景中,无论是根据评级标准,还是风险类型,还是抵押条件等角度,银行这一主体都很少将中小企业们的融资特点纳入考虑范围。首先,我们要明确,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在本质上属于商业行为,因此,对于资金安全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然后才考虑到资金的收益问题。金融机构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信贷额度分配,也存在着差异。大企业所获得的额度往往占比大,而一些优秀的中小型企业所获得的额度就偏少,长期如此,就会使中小企业整体所得的信贷额度处于较低水平。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因素

中小企业资产较少,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够。由于资产的小规模这一特点,使许多缺乏科技创新力的中小企业,暴露出产权缺乏规范化,研发投入金额少,技术能力薄弱,抗风险能力不足以及缺少市场竞争力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日趋紧张。美国的管理局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做了调查,得出结果为,创业两年以内就破产的企业占全部的近23.7%,创业四年以内就破产的企业占全部的近52.7%。无独有偶,我国的工业信息化部,经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


的平均寿命为2.9 年,深究其原因,就是在资金环节出现问题,资金的不足打击企业的发展,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综上,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好资金和融资的渠道的问题。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财务结构缺乏科学性,且存在的风险过大。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资产负债率的数值来说,都出现过高的问题,具体为,大型企业的比例要超过50%,中小企业则超过标准的10%20%,均高于大型企业。一旦中小企业出现负债比例超出限度的情况,就容易造成企业信用出现问题,流动性风险升高。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限制,就不难理解了,同时,也意味着提高企业的融资难度。

二是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其体系尚未成熟。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家族型,在经营权和所有权上都属于集权化,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或者管理,其主体都是一样,因此在决策时,主观性强,比较武断缺乏判断,无法体现足够的科学程序。它们不能很好

吸收现代公司的治理体系,只关注经营,而将管理置于脑后,容易造成管理环节的漏洞和忽视。

三是财务监管的科学性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三个环节。首先,是资金环节,闲置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部分中小企业重现金,轻资金流动,所以容易将资金闲置,加上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计划和布置,购置的内容多属于不动产,故而资金流转难。然后,是在赊销制度的执行环节,催收的办法失效,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降低,容易出现呆账,所以想要收回资金变得难上加难。最后,是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由于标准的把关过于宽松,导致浪费。

二、中小企业如何摆脱融资难困境

1.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透明度

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就等同于财务管理活动,如何将财务管理作用到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实现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抓住规章制度的建设环节,保证其完整严密,具体可操作。同时,需要从预算的管理与编制,成本利润的预测与分析以及资产盘点等入手,打牢基础。最后构建财务报表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促进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平衡。

2.强化资金管理和财务控制,健全财务监控体系

中小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有预见性地展开工作,切实保障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稳定企业的付现能力,最终资金在周转中的灵活运用,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促进在资金和存货方面的管理水平发展,加强应收账体系的建设,有效地利用资金,帮助资金价值效益最大化。促进对资金的良好配置,帮助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正确搭配,推进运行的规范科学化,解决资金周转难的问题。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中小企业需要施行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改变治理结构,提高管理和决策环节的科学性。在劳动力的选择上,必须广纳贤才,加强相关财会人员的培训,实现公司人员在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专业能力的飞跃,使财务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增强意识水平。

4.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当下,信用这一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唯有信用环境的成功创建,才能促进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才会给予有力的支持。这就启发中小企业,必须保证生产经营的合法性,适当地提高透明度,接受监督管理,做到诚信合作,公平竞争,可以从诚信活动的开展入手,给公众树立起一个诚信健康的企业形象,促使银行放宽对企业贷款的限度。




5.加强投资的科学决策,防范投资风险

首先,科学投资,稳健理财。中小企业需要稳扎稳打,尽最大努力,对避开对威胁度高的项目的投资,规划合理的规避方案,不断分析讨论,结合实际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第二,集中优势,专业经营。中小企业需尽可能地规避资金短缺的劣势,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作用,施展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的占有份额。第三,有效运用小企业的灵活优势,主动灵活地在市场中,寻找合适的投资空间。

三、结语

新的经济形式下,融资成为很多中小型扩大生产的重要方式,但这种方式风险较高。需要企业对自身管理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市场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理性的进行企业招投。

参考文献:

[1]邢光.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财务管理因素分析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7(02).

[2]沈宏益;潘焕学.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5(06).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c4e9d1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