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和“类型思维”的反思与批判——兼为“概念”辩护

2023-04-14 20:2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类型”和“类型思维”的反思与批判——兼为“概念”辩护》,欢迎阅读!
类型,辩护,批判,反思,思维

“类型”和“类型思维”的反思与批判——兼为“概念”辩



陶旭

【期刊名称】《研究生法学 【年(),期】2017(032)005

【摘 要】自拉德布鲁赫将类型引入法学中之后,经由拉伦茨与考夫曼的发展并引入我国之后,得到了愈来愈热烈的讨论。类型理论将概念法学中高度抽象的概念以及形式逻辑作为批判对象,认为概念具有封闭性以及固定性,由概念思维引导的法律适用会导致对法律规范僵硬性适用的发生;与之相对,类型具有层级性、开放性与意义,故由此衍生的类型思维将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引入法律适用中,能够弥补概念及概念思维的局限。需要反思的是,首先,类型理论认为概念具有封闭性与固定性的观点属于早已过时的经典理论,认知科学与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出现之后的概念理论都将"相似性(包括家族相似性、原型、图式与样例)"而非"相同"作为概念的结构与决定因素;其次,类型理论并未说明"类型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借鉴其他领域的学术成果可知类型相当于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中讨论的"范畴"。范畴与概念并非相互对立,二者的区别仅在于范畴强调心理认知的过程与结果,概念则主要作为逻辑中的思维单位,范畴化同时是形成范畴与概念的过程。故某一具体对象是否属于某范畴与该对象是否可被某概念涵摄是同样的问题。最后,类型思维与概念思维的对立不成立。此外类型理论混淆了概念涵摄与规范适用,将规范的适用条件误认为概念的涵摄条件,从而对概念提出质疑。故类型理论在批判对象与批判过程中所采用的依据都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总页数】13(P63-75)


【作 者】陶旭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100088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D90 【相关文献】

1.社会学中的时空概念与类型范畴——评吉登斯的时空概念与类型 [J], 夏玉珍;利标

2.概念思维与类型思维:刑法立法形式的抉择 [J], 资琳

3.贿赂物的解构及重塑——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的嬗变 [J], 段威;林毓敏;; 4.贿赂物的解构及重塑——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的嬗变 [J], 段威;林毓敏 5.甘肃凉州达氏宗族的文化实践:"边汉社会"的又一类型及概念再思——兼与石峰教授讨论 [J], 杜靖; 李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09bd960b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