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动静结合

2022-09-20 05:0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欢迎阅读!
动静,手法,结合,写作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彰显表达的艺术性,经常使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活动细节。 一、动静结合的定义

所谓的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事物是动态的,有的事物是静态的,二者有机的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二、动静结合种类

动静结合的种类:一是动静组合式;二是以动写静;三是以静写动。 (一)动静组合式

就是作者在描绘某个画面,或营造某种意境时,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事物,有的是静态的事物。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所刻画的画面中,“黄鹂”“白鹭”是动态的——一个在鸣叫——鸣,一个在直上云天——上。“翠柳”“青天”是两个不动的静物,在作者的笔下,动物和静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灵动、唯美的意境,这种写作技巧,就是运用组合方式,将动静结合起来。 (二)以动写静

就是作者刻画的事物,在客观世界里,它实际是个静物,但在作者的笔下,它变成了一个动的、活的事物。将原本不动的事物,写成运动的事物,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客观世界中的静物,在某种条件下,常常带给人们某种真实的动态错觉。例如:乘坐火车,透过车窗向外望,铁路两边的树木飞快地向身后跑去,真正移动的是火车,树在跑是一种真实的错觉。鲁迅写社戏时,其中描述孩子去看戏的途中,就运用了这种写法——周围的群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向船尾远远跑去了。这种错觉,只有孩子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大人都是熟知的,在文章中加入这样的景物描写,能够凸显孩子的天真可爱和愉悦的心理,也能够表现成人童心不改的生活境界。一种原因是受人的主观影响,造成的错觉。例如:一个胆小的人,在深夜穿越森林,感觉那些根本不动的影子,都变成某种怪物,张牙舞爪的跟在自己身后。这种错觉是由人的主观认识、某种心理或某种情感衍生的。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技法,能够凸显人物的认识,或某种心理状态,或者某种强烈的情感、情绪。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就运用这种写法,表现自己的豪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三)以静写动

1


一言以蔽之,就是将原本动态的事物,写成静态的。受某种条件限制,或者从某个角度观察,有些原本是动态的事物,看起来就是静态的。例如:大海波涛滚滚,潮涨潮落,从来不曾停歇,但如果从远处遥望,或者透过飞机的舷窗俯瞰大海,大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就会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我们感受到的海,也可能更是一个水平如镜的巨大蓝色结晶体。原本动态的大海,在我们的视野里,我们的感受中,就是静态的,把这种视觉影像或感受表现出来,就是一种静态的美。同时,也有另一种情况,当我们的内心受某种情感、情绪左右的时候,视觉上虽然看到的仍是动态的事物,但心底感受到的事物却是静态的。情感、情绪、心态主宰了一切,感受到的物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一个人处于一种极度绝望状态,她坐在风雪中,尽管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在的内心深处也会生成这样的景象——雪在空中凝固了,风在空中凝固了,一切在这一刻都停止了呼吸,就连高高的烟囱上面飘散出来的浓烟和热气,这一刻也定格成一种僵硬的造型。 三、运用动静结合带来的艺术效果

(一)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意境。

(二)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以独特的形式,独特地视角,表现独特的情绪、情感;

(三)突出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绪。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3bb22c482fb4daa58d4b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