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鉴赏的关系

2023-03-12 20:0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鉴赏的关系》,欢迎阅读!
鉴赏,语文教学,关系,阅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鉴赏的关系

在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的师生仍然要面对应试的压力,理论上倡导素质教育,实践中却坚持应试教育,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教学重视不够,仍然以技术性训练为主导,文学作品当成实用文体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就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鉴赏目的和态度

文学教育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文学审美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学教育应该有其独立的目标、内容。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修养,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张先生这段话给我们明确了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目的和要求。当然,鉴赏文学作品还有一个态度的问题。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



二、鉴赏能力的培养

鉴赏能力的培养,重点应该以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为目的,培养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能力。如课外欣赏课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时,有一个学生这样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里的比喻和拟人特别新颖别致,‘亭亭的舞女的裙’神秘无比,‘袅娜’和‘羞涩’优雅多情,都非常令人神往,可见朱先生是一位很有品位的男人,他是在品味一位动人的美女。这位同学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哄笑,但我认为这样的鉴赏就很有个人见解。



三、文学知识与鉴赏能力的关系

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乱读,不能脱离作品中心,不能越界”,不确定性不能理解为任意性,很重要的阅读桥梁,一是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二是关于作品的背景材料。对作品的种种解读,如诗歌和散文,应该符合意境的完整和谐,符合其情感或事理逻辑;如是小说和戏剧,应该与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自身逻辑不相背离,这样的解读才会合情合理。不同的文学体裁,艺术表现的规律和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体裁知识还是必要的、有用的。至于作品背景材,有时对深入解读作品,消释一些疑惑,甚至体会作品艺术上的精妙,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四、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往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进行超越性的深层次的解读。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表现一个民族的某种民族精神,表现全人类的某种普遍的文化心理。有一位鲁迅研究学者谈到,鲁迅有一些作品,写的是小动物,用的却是沉重的笔调。还有,在鉴赏《孔雀东南飞》时,对悲剧结局应该由谁负责展开讨论,学生们意见纷纭,有的说焦母,有的说刘兄,有的说焦仲卿。后来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渐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毒害,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411511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