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学设计

2022-03-31 15:0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项链》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项链

课题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项链》 授课教师 李金辉

4 课时 2 课时

三维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

这节课旨在通过选取一个突破口(第一部分的静态描写)去解读整篇小说,从而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进入人物(玛蒂尔德)丰富的内心世界(爱慕虚荣),体悟作者表达的主题(讽刺),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简介和当时社会大背景,粗略浏览的课文,梳理了小说的思路。

学生学习小说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面对这样精巧的文章,很喜欢阅读对话,动作,情节等相关文字。而对那些静态描写,却视而不见。针对这些情况,设计了本堂课。

在之前的课堂里,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了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篇小说三要素之间的联系。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 理解第一部分静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体会小说的精心构思和巧妙布局。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分析,评判作品的能力。

2 锻炼结合理论(小说三要素)来分析实际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会正视现实,不能学习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心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健康的心理。 【教学重点】

1 学习作者的精巧构思

2 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的静态描写 3 作品中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4 树立健康的心理 【教学难点】

1 分析小说静态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关系 2 作品中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1 诵读法,组织学生在朗读中揣摩作者意图,体会小说的细腻的心理

描写。

2 探究式学习,对名著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析这部分解

决问题。

设计意图及目标 达成预测

一.1.课前复习,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课前感知


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一下《项链》的故事情节,人物:玛蒂尔德;情节:借——丢——赔——识。板书:人物、情节。

2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你认为这篇文章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就本篇文章来说,吸引人的地方很多,结尾的出人意料,情节的偶然性等等都是被人津津乐道。 3 在提问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开头部分的静态描写似乎没有什么用,如果从“有一天”开始,直接讲述故事情节,情节就会更紧凑一点。由此引出下面的教学过程。 .文本梳理

1 设置悬念:作者为什么要费那么多的笔墨来静态的写人物?小说大师会不会犯一个连中学生都能看出来的错误?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一部分,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的读一遍课文。

2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找出出现频率最多的动词。 3 老师和学生朗读课文。 .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分析

1 最多的动词:梦想。几次提到?七次

2 找出七次梦想的句子。让学生评价一下玛蒂尔德的梦想:美好。

3 然后再对照着梦想,在文中找出描写现实的句子。可以看出,现实和理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之下玛蒂尔德梦想的特点——流于表面。

4 她的丈夫面对这样的现实是什么态度?而玛蒂尔德自己呢?把她的心理感受在于那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5 在对比当中归纳出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爱慕虚荣。(三要素中的人物)

6 归纳:这部分静态的展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才有了后文的情节发展。 .分析这一部分和后文的关系——“因与果”“面与点” 1 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会有后文的情节发展。

2 前文有同学说情节偶然性,即使再偶然,也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即使没收到请柬,即使没借项链……还会有另外的事情让他付出代价。所以第二个关系是面与点的关系。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态,并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能主动地去赏析名著。 3我们不仅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还要对他的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进行鼓励。 二.1.引起悬念,让学生更有兴趣,并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1 设置问题,使学生

学习更有目的性。

1-3。将问题简单化,符合学生实情。 4在对比中得出结论 回到原文中来

6及时归纳,让学生有个目标性完成的心理感受

1用启发式,相信学生会分析出正确答案。

2这是难点,需要仔细分析。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


.分析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

1 在本段中有一句话是环境描写,找出这句话。 2 结合上节课内容,简单的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

得出结论:越是伟大的作品,越能深刻反映社会的现状。 六.德育教育

鲁迅的“悲剧论”玛蒂尔德的悲剧不是偶然,是必然结果,所以…… .归纳三要素

情节:借——丢——赔——识 1.人物:玛蒂尔德 爱慕虚荣 环境:社会环境 小资产阶级

2.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

结论:这一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整篇小说的“序幕” .思维拓展

开始我们为什么会认为这段文字多余?中国传统小说和外国小说的对比,引出中西方文学乃至文化的差异。 .预习及作业

本段中有很多心理描写,找出相应的词语。 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除了这个特点,她难道没有别的特点了吗?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我们下节课根据大家的作业,来分析这个复杂的形象 板书设计

莫泊桑

情节:借——丢——赔——识

人物:玛蒂尔德 爱慕虚荣 <=



环境:社会环境 小资产阶级



1.…… 2.…… 3.…… 4.…… 5.…… 6.…… 7.……



1.加深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有些问题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的。

语文教学中贯穿德教育

七.及时总结,明确学习目标

八,不仅学习知识,还分析了思想根源

九.作业和预习 设置悬念,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

序幕:“梦想”和“现实”的对比





1.…… 2.…… 3.…… 4.…… 5.…… 6.…… 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102ea1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