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

2024-02-01 13:5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欢迎阅读!
楚城,左传,浅析,描写,特点

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

摘要:《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重点十分突出。描写极有层次,巧妙地

运用了对比,在对比之中表现出双方特点,陈述战局。叙事完整而周密,滴水不漏。这场重在外交与政治而非战场上的战争,没有炮火纷飞的激烈与雄壮,更多是体现了智慧的锋芒与力量。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精彩程度绝不逊于轰轰烈烈画面感十足的战争描写。

关键词:左传 城濮之战 战争描写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前情之一,是课内教学时通常会联动阅读的一篇文章。读好这篇文章,对于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以及对《左传》的进一步理解、对当时社会的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

晋楚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左传》对这场战争做了详尽的记叙。在长达一千三百多字的《晋楚城濮之战》中,关于真正短兵相接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只有不到两百字。大量的篇幅用在了描写战争的缘起以及双方的战前动向上面。此外,战后交战双方的结果也被描写得非常全面。显然,战场上的战争并不是作者最重视的部分,而隐匿在战场之外的硝烟,才最能够体现出这场战争的精髓。

战前的部分,所有的人物活动都紧密地结合。晋国与楚国子玉都想战,但都不愿失礼在先。于是在各自谋划以及你来我去的斡旋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双方怎样在保证自身得理的情况下,让对方露出破绽。在作者的妙笔之下,这里双方的排阵布局看上去颇像对弈,曹、魏、宋等国就像是它们的棋子。通过对这些棋子的排布处置,双方小心地在维护自己的和攻击对方的上面做文章。作者通过这样宏观布局式的描写,让整个场面显得妙趣横生,充满智慧。同时,通过双方的一招一式,环环紧扣,步步推进,既清楚地将事情进展呈现出来,又充分地表现出各自主事者的特点。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以及交代局面。同时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分别对双方内部商议进行描写,将双方的动作铺于纸上,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写到,晋国从萌生战念开始,就考虑得非常周全。晋文公首先表明态度(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然后马上就想到发动战争后很关键的,然而在此时还不甚明显的潜在威胁(齐、秦未可)。手下谋臣没有草率给出回答,而是献上对策,排除潜在威胁。君臣合作很是协调。镜头转向楚国一方。楚王不愿战,所陈列的理由更像是追溯晋文公生平,虽然总结的还是比较正确,也说出了对方的一些优势,可以作为不战的理由之一,然而他并没有就事论事,具体针对这场战争给出具有说服力的反驳意见。主帅子玉态度坚决,要求出战,但是理由却是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没有很好的国家观念和全局意识。楚王虽然发怒,但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给了点兵让他带走了。这样一来,形式就很明显了。晋国一方君臣同心,眼光长远,考虑周全。而所谓强楚却未出战就先内部分裂,主帅急功近利,国君无心支持。作者通过几组对话,寥寥数语,干净利落地让双方的第一场斗争落幕,胜负一看便知。在第一回合上,晋国已经不露声色地棋高一着。


写完双方各自战营里的动静,剧情发展到了双方的正面交锋了。这一部分作者着眼于。双方娴熟地运用外交辞令,语气客气委婉,但是丝毫掩饰不住言语中的挑衅。子玉出招不慎又没沉住气,被对方成功地激怒。眼见子玉来势汹汹,但是战事却没有迅速白热化,作者让子玉的重拳打在了棉花上(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晋军退避三舍,全了晋文公当年之诺。当然,兑现承诺并不是退避三舍唯一的原因和重点。晋军这一举动不但在舆论上造了很好的声势,同时诱敌深入,使得楚军更加急躁冒进,离失败又更近了一步。

战争终于从外交斡旋转到了真正的战场上。这一部分作者着墨不多然而重点突出,没有硝烟滚滚,作者主要体现的是晋军谋略。晋军步步为营,兵不厌诈,诱敌深入;楚军疲于奔命,溃不成军。晋军四两拨千斤,赢得漂亮。

战争过后,晋国名利双收,楚国子玉身败名裂。故事发展到这里,这场晋楚城濮之战完美落幕,晋国完胜收场。至此,作者对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的描述可谓是十分详尽了。但是在最后,作者又补叙了一段战争之前的故事,带些神话色彩,用以补充说明子玉战败的原因。在前面的叙述中,为了突出晋国的完胜,作者在每一阶段对晋国部分的描写非常完整详尽,花费了大量笔墨,楚国的部分就自然显得稍微单薄和粗糙了一点。后面补叙这一段,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说,神明之说不足取信,但是在古代,这个神明事件却可以在解释子玉之败上有很强的说服力。由此,作者说明了子玉之败决非偶然。

虽然用于描写晋国的笔墨较多,不过这是作者为了突出重点而言。作者的叙述态度是十分客观的,没有成王败寇的喜好倾向。这样的客观态度有助于作者将整个事件更加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因为客观,在作者笔下,胜利的人物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晋文公仍然有不确定和犹豫怯意的时候。失败的人物也没有被痛打落水狗,比如子玉,闯劲儿十足却也不乏谋略,最后更是通过晋文公说对子玉继任者的放心,间接肯定了子玉的才华。因为客观,所以更加真实可感。

综上所述,《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首先是重点十分突出,作者将所有情节紧紧围绕所想表现的中心,比如”“”“等等;其次,描写极有层次,层层铺陈推进,情节进展如流水一般顺畅;第三,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在对比之中表现出双方特点,陈述战局等;第四,作者叙事完整而周密,滴水不漏;最后,作者叙事客观。这场重在外交与政治而非战场上的战争,没有炮火纷飞的激烈与雄壮,更多是体现了智慧的锋芒与力量。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精彩程度绝不逊于轰轰烈烈画面感十足的战争描写。

参考文献

杨伯峻 编著. 《春秋左传注》[M]. 3版(修订本). 北京:中华书局,2009.

张高评. 《左传》叙战与《春秋》笔削——论晋楚城濮之战的叙事义法()[J]. 古典文学知识,2018(04):105-112.

张高评. 《左传》叙战与《春秋》笔削——论晋楚城濮之战的叙事义法()[J]. 古典文学知识,2018(06):104-1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a1eeb1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