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022-03-25 00:5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20 七律 长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认识4个生字,理解“逶迤、磅礴”意思及“暖、寒”在文中的含义。

3. 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 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生齐

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诗毛泽东写于193510月,当时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我们一起走进《长征》。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1.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2. 请生读,正音:逶迤、磅礴,齐读课文。 3 .老师范读课文,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师:这是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共四联。2468行一般押韵,大家看看这首诗(押an韵)。 4.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5. 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和“只等闲”理解。学生齐读。说说诗句意思。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193410月到1935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


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学生齐读。)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红军不怕艰险、乐观主义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简笔画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理解“逶迤”和“磅礴”。“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学生回答,再用简笔画展示“细浪”和“泥丸”,思考:作者用这样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红军战士什么精神?(不怕艰险、乐观主义的精神)指导、练习朗读。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理解诗句意思,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

2)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读?(生读)为什么要读得很轻快、高兴?

师引:我们胜利了(生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生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生读)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回答师总结。)

3)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二者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齐读诗句)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学生交流,发言)练习朗读。

四、总结、背诵

1.师: .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岷山来写?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什么?(请学生答)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可以看板书,自由背背吧!


2.师: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板书: 20. 七律 长征 (毛泽东1935.10 红军 不怕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千山: 五岭 乌蒙山 岷山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d6c33d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