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的修身思想

2022-07-06 23:0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中的修身思想》,欢迎阅读!
孟子,修身,思想

《孟子》中的修身思想

按:《孟子》一书关于修身养性的内容对后世影响极大。与《论语》相比, 《孟子》多形而上之论, 风格亦与《论语》迥异。总的来说, 《孟子》一书在修身养性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深度,有其不朽的价值。 考虑到原书的章节结构对于理解该书修身言论之间的关系并无直接帮助, 因此这里在编排时将原书的章 节结构打乱,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论养心,第二类主要论养心之法,第三类为修身境界等。

1

尽心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 寿不贰,

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尽心上》

求放心孟子曰: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 犬放,则

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

养心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 存焉者,

寡矣。 」(《尽心下》)

存心孟子曰: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 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 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 『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 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 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 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离娄下》)

操存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 以其郊于大国也, 斧斤伐之, 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

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 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 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 亦犹斧斤之于木也。 旦旦而伐之, 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 之反复, 则其夜气不足以存。 气不足以存, 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人见其禽兽也, 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 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 『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 时,莫知其乡。 』惟心之谓与! 」(《告子上》)

2

反身而诚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尽 心上》)

自求孟子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 命』,

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尽心上》)

君子于物孟子曰: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 爱物。」

(《尽心上》)

知己孟子曰: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为指之不

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告子上》

养身孟子曰: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 岂爱身不

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告子上》

公都子问曰: 「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 其小体

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 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告子上》

自得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 则取之左

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离娄下》)

反求诸己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


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离娄上》)

正己孟子曰: 「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 天民者,

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尽心上》)

自侮与人侮孟子曰: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 则何亡国

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 『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离娄上》)

好为人师孟子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上》)

3

君子之乐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

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尽 心上》)

君子所性孟子曰: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 所性不

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 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尽心上》)

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

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



忧患与安乐孟子曰: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告子下》)

穷达孟子谓宋句践曰: 「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 可以

嚣嚣矣?」曰: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尽心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91c87214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