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外译

2022-12-05 08:2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外译》,欢迎阅读!
迪厄,文学作品,社会学,中国,视角

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外译

本论文对葛浩文所译的《红高粱家族》进行个案分析,采用社会学视角即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三要素,场域,资本和惯习对《红高粱家族》译本的影响。

此外,作者就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提出可能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 2090年代以反传统思想为标志的美国文学现状。

继而通过对《红高粱家族》译本的主题,叙述方式以及故事情节进行分析,作者发现小说中的主要元素,包括讲述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上半叶民间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情节,表现民间英雄的主题,故事主人公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线以及涉及暴力,性的描写在内似乎与美国当时的场域相吻合,可以吸引美国读者的兴趣。就资本而言,该案例分析的主要是原作《红高粱家族》的资本,原作者莫言的资本以及译者葛浩文的资本。

原作的资本除了原作本身的影响力,知名度,所获得的奖项之外还包括其改编的电影红高粱的资本。莫言和葛浩文分别在文学界和翻译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并获得各种荣誉,为他们带来了象征资本。

对于译者葛浩文惯习的分析,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分析葛浩文的生活轨迹和学术经历,早年的经历以及与中国语言文化的渊源是促使其惯习形成的源头并在一次次的翻译实践中内化成独特的惯习,具体体现在葛浩文对文本的选择的偏好,忠实与创造性叛逆相结合的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原则。葛浩文翻译《红高粱家族》就是这一惯习的最好体现,继而作者就文本对葛浩文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包括以读者为中心的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针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提出了如加强场域之间


的联系,加强资本要素,突出译者的惯习等途径以期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以新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869724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